字好书
赋得浮桥

《赋得浮桥》

时间: 2025-04-29 17:43:51

诗句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

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

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3:51

原文展示

赋得浮桥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
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
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浮桥的美丽景象:河岸的曲折并不远,桥面斜倚如同那七颗星星。浮桥在水面上时而低沉,恰好迎来辇车经过,又时而高高耸起,抵御着惊涛骇浪。水面摇曳着文鹢,缆绳缠绕着锦绣花朵。无论远近,桥下的水波随着行轮的影子而动,轻重都随着人们的步伐而改变。

注释

字词注释:

  • 岸曲:岸边的曲折。
  • 千里:形容距离不远。
  • 桥斜:桥的倾斜。
  • 七星:比喻桥的形状或位置如同七颗星星。
  • 辇度:辇车经过。
  • 值浪惊:遇到波浪而惊动。
  • 文鹢:一种水鸟,通常在水中飞翔。
  • 缆转:缆绳转动。
  • 锦花:美丽的花朵。
  • 随轮影:随着轮子的影子而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七星”可能指北斗七星,常用于比喻或象征方向和导航。在古代文化中,浮桥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尤其在水域较多的地方,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领袖,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呈现出豪放、奔放的风格,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浮桥作为当时重要的水上交通设施,既是实用的工具,也是美丽的风景,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诗歌鉴赏

《赋得浮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浮桥的风景,展现了水面与桥体之间的和谐美感。诗首句“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浮桥的独特形态与星星相提并论,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美的享受。接下来的几句则以动态的描写展示了浮桥在水波中的变化,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变化。尤其是“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水面轻摇,文鹢飞舞,缆绳缠绕着花朵,描绘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令人向往。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浮桥的描写,更是对自然和谐的赞美。通过对水波、浮桥和行人之间的互动,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李世民在这首诗中不仅表现出了他作为皇帝的宽广视野,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曲非千里:描述岸边的曲折程度,暗示距离并不遥远,给人一种亲近感。
  2. 桥斜异七星:将浮桥的形状与七星相比较,突出其独特性和美感。
  3. 暂低逢辇度:桥在水波的影响下时而低沉,正好迎来辇车的经过,展现了一种瞬息万变的景象。
  4. 还高值浪惊:当遇到波浪时,桥又显得高高耸立,表现出浮桥的灵活性和坚韧性。
  5. 水摇文鹢动:水面轻轻摇动,水鸟翩翩起舞,展现生机。
  6. 缆转锦花萦:缆绳的转动与花朵缠绕在一起,富有诗意。
  7. 远近随轮影:无论远近,水面上的波纹都随着轮子的影子而变化。
  8. 轻重应人行:水波的轻重变化与人们的行走息息相关,表现出人和自然的互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桥比作七星,形象且生动。
  • 拟人:水波与行人之间的互动,使自然充满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工整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浮桥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赞美了美好的生活和自然的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桥:象征着通行和连接,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水波: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体现自然的生机。
  • 文鹢与锦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寓意生活的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与和谐
    C. 历史
    D. 爱情

  2. “七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星星
    B. 方向
    C. 浮桥的形状
    D. 以上皆是

  3. “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江上渔者》 -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赋得浮桥》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感受与情感,而李世民的《赋得浮桥》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 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 题斋壁 杂咏一百首 其六十五 李醯 梅花五首 其一 书事十首 其十 居厚弟生日 最高楼 翌日宫教惠诗次韵二首 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绕的成语 包含绪的成语 唱喏 一穷二白 营利 犬字旁的字 罗缕 悉心竭力 远见明察 色字旁的字 嗜痂之癖 攀今比昔 行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禾叉 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擎托 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