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2:38
仁明斋咏怀
作者: 胤禛
忆昔园林趋觐回,
朱门静掩不轻开。
怡情看竹邀僧话,
余事移松傍水栽。
勤政原因涵养到,
任劳却自静功来。
万机日日如丝绪,
勉竭心思手自裁。
回想往昔在园林中朝见的日子,
朱红的大门静静关上,不轻易打开。
我怡然自得地观看竹子,邀请僧人聊天,
剩下的事情则把松树移植在水边。
勤于政务的原因是修身养性,
辛勤工作反而使内心安静,成就自然而来。
每天的繁忙事务如同丝线般缠绕,
我努力集中心思,亲自处理一切。
作者介绍
胤禛,即清代雍正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在位期间,他致力于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除了政治成就,胤禛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擅长诗词。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雍正时期,反映了作者在繁忙的政务中对内心修养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园林与闲适,象征着皇帝在治国理政之余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
《仁明斋咏怀》是胤禛在繁忙的政务中,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回忆过去的园林生活,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在首联中,诗人回忆昔日的朝见,朱门深闭,暗示着权力的束缚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接下来的两联则转入对自然的描绘,诗人通过观看竹子和与僧人交谈来获得内心的平和。这里的竹子象征着高雅与坚韧,而僧人的存在则增添了禅意与宁静。
后两联则回归到治国理政的主题,诗人强调勤于政务的同时,也不忘修身养性,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明君的自我要求。最后一句“勉竭心思手自裁”,则表明了皇帝在繁忙中还需努力思考,亲自处理事务的决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内心修养的同时,也深刻反映出皇帝在权力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展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自我修养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修身养性与勤政理政的平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出作为皇帝的责任与担当,反映了个人内心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朱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怡情看竹邀僧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中提到的“万机”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