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3:45
原文展示:
南山老禅翁,白净如水月。我初获亲近,解此痴脑结。十年归故里,父老半存灭。逢师百如旧,才若旦夜别。故知静能久,岂有火中铁。致身烦热外,与世作冰雪。穷秋长安巷,客子送书札。龙蛙不同趣,掬海救其渴。平生笑谋食,中路愿颇夺。犹如伏辕鹿,野性终跳左足右勃去力。触涂唯欲睡,过眼时一哕。摩尼本无瑕,尘垢终冀豁。
白话文翻译:
南山的年老禅师,他的心灵纯净如同水中的月亮。我初次得以亲近他,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十年后回到故乡,发现许多父老已经去世。再次遇到师父,他依旧如故,才华依旧,仿佛只是隔了一夜。因此我知道,只有在宁静中才能长久,哪里有火中的铁不变的呢?我将自己置身于纷扰之外,与世界保持冷静。在深秋的长安小巷,旅人送来了书信。龙和蛙有着不同的兴趣,捧起海水来解渴。我一生都在嘲笑那些只为谋生的人,中途愿望常常被夺走。就像一匹被拴在车辕上的鹿,它的野性最终会跳跃。遇到困难时只想睡觉,看过的东西时常忘记。摩尼宝珠本来没有瑕疵,尘垢最终希望被清除。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这首诗是他在与一位禅师交流后,对禅理和人生的一种领悟和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与一位禅师深入交流后,对禅理和人生的一种领悟和表达。诗中通过与禅师的对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禅师的描述和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南山老禅翁,白净如水月”描绘了禅师心灵的纯净,而“我初获亲近,解此痴脑结”则表达了诗人通过与禅师的交流,解开了心中的困惑。诗中的“静能久,岂有火中铁”强调了在宁静中才能长久,而“致身烦热外,与世作冰雪”则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纷扰之外,与世界保持冷静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禅理的领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与禅师的交流,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对禅师的描述和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强调了在宁静中才能长久,以及将自己置身于纷扰之外,与世界保持冷静的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南山老禅翁”象征着什么? A. 智慧和宁静 B. 纷扰和困惑 C. 自由和野性 D. 贪婪和欲望
诗中的“白净如水月”用来形容什么? A. 禅师的心灵 B. 诗人的心情 C. 故乡的风景 D. 长安的街道
诗中的“静能久,岂有火中铁”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在宁静中才能长久 B. 火中的铁不会变 C. 纷扰中才能长久 D. 宁静中不会变
诗中的“致身烦热外,与世作冰雪”表达了什么态度? A. 与世界保持冷静 B. 与世界保持热情 C. 与世界保持距离 D. 与世界保持亲近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