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重山 其二 秋千词

《小重山 其二 秋千词》

时间: 2025-05-02 05:35:04

诗句

绣柱红绳曳彩云。

双双悬画板、对斜曛。

风吹袜子小鸦分。

重扶下,低系水罗裙。

天际映虹纹。

抛来香带薄、绕氤氲。

空园人散欲黄昏。

惊鸿堕,花落自纷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5:04

原文展示

小重山 其二 秋千词
作者:毛奇龄

绣柱红绳曳彩云。
双双悬画板对斜曛。
风吹袜子小鸦分。
重扶下,低系水罗裙。
天际映虹纹。
抛来香带薄绕氤氲。
空园人散欲黄昏。
惊鸿堕,花落自纷纷。


白话文翻译

在绣柱上,红绳摇曳着,仿佛彩云飘动。
双双秋千挂在斜阳下,像画板一样静静对峙。
微风吹动,轻薄的袜子随风而散。
再把秋千轻轻扶下,低低系上那水罗裙。
天边映出虹的色彩。
抛来的香带轻轻绕在氤氲的空气中。
空荡的园中,人们渐渐散去,正值黄昏。
惊鸿飞落,花瓣纷纷飘落。


注释

  1. 绣柱:指用刺绣装饰的柱子,寓意优雅和美丽。
  2. 红绳: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事物,绳子在这里是秋千的绳索。
  3. :意为傍晚的阳光,给人一种温暖和柔和的感觉。
  4. 小鸦:指小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和自由。
  5. 水罗裙:指轻薄的裙子,给人一种柔和、轻盈的感觉。
  6. 氤氲:指雾气弥漫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朦胧的美。
  7. 惊鸿:形容美丽的女子,像鸿雁一样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1660-1730),字绶卿,号兰亭,清代著名诗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其诗风清丽脱俗,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毛奇龄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常蕴含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逐渐平息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秋千的场景,表现了对美好时光及青春逝去的感慨。秋千不仅是儿童的玩具,也是快乐和纯真的象征。

诗歌鉴赏

这首《小重山 其二 秋千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千的场景,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诗的开头通过“绣柱红绳曳彩云”勾勒出一个如梦似幻的画面,绣柱和红绳的结合,既展现了秋千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接着“风吹袜子小鸦分”,这句通过风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轻盈和动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空园,描绘了人散欲黄昏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中“惊鸿堕,花落自纷纷”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易逝。

整首词通过对秋千的描写,探讨了青春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充满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绣柱红绳曳彩云:描绘秋千的美丽,绣柱和红绳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的氛围。
  2. 双双悬画板对斜曛:双秋千悬挂在夕阳下,静谧而美丽,像画板一样静止。
  3. 风吹袜子小鸦分:借风的动作,展现轻盈的袜子随风飞舞,生动形象。
  4. 重扶下,低系水罗裙:再一次轻轻扶下秋千,低低系上裙子,表现了对温柔的渴望。
  5. 天际映虹纹:天边的彩虹映照出美丽的色彩,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6. 抛来香带薄绕氤氲:香带在空气中轻轻弥漫,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缥缈的气息。
  7. 空园人散欲黄昏:园中已是人散,黄昏来临,显得格外孤寂。
  8. 惊鸿堕,花落自纷纷:美丽的女子如鸿雁般飞落,花瓣也随之纷纷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比喻女子的轻盈之美。
  • 拟人:如“风吹袜子”赋予风以动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千:象征童年、快乐和纯真。
  2. 绣柱:代表美好与优雅。
  3.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4. 香带:寄托了对美好记忆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绣柱红绳”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幼稚
    B. 美丽与优雅
    C. 快乐

  2. “空园人散欲黄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3. “惊鸿堕,花落自纷纷”中的“惊鸿”比喻了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美丽的女子
    C. 美好的记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秋天和孤独的感受。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的作品,描绘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毛奇龄的《小重山 其二 秋千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毛奇龄的词更侧重于对青春和快乐瞬间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承陆冶斋以诗趣出次韵答之 次严宗哲太守留别韵兼寄应宁 幽怀四首 其三 斋居和世赏编修韵 会稽杂咏七首 其二 曹娥江 放船 送许吉士天锡养病 苦雨后和乔师召喜晴韵四首 其二 雪晴和应宁诸君韵二首 其二 送袁道士还任南京朝天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灵 倒八字的字 苦劳 山公启事 无赖之徒 青蝇染白 咀啖 堆肥 月异日新 言字旁的字 憨状可掬 身字旁的字 犯结尾的成语 長字旁的字 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民膏 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