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1:25
贡川闻王郡伯死,为位哭之
大运岂遽非,哲人遂云徂!
我见谋国臣,太息无良图!
岂意匹马来,开门纵长驱。
争降何纷然,常恐后至诛!
贤哉二千石,从容捐厥躯!
夫子庄而简,薄官初剖符。
不谓贞松姿,临难表所殊!
独湔嵇绍血,莫污温序须。
我生既已幸,我志宁可渝!
乘舆咫尺间,岂复辞崎岖!
回脰望延津,吁嗟烈丈夫!
这大运势岂是那么容易的,哲人们所言的命运也随之而来!我看到那些谋国的臣子,心中不由得叹息,实在没有什么良策!岂料一匹马前来,开门便纵马而出。争相降服何其纷乱,常常恐惧后来的惩罚!哎,贤德的二千石(指王郡伯),从容地捐躯!夫子(指孔子)虽庄重而简朴,初时也只是薄官而已。谁能想到如贞松般的气节,在临难时更显不同!独自洗净嵇绍的鲜血,岂愿污秽温序的须眉!我这辈子既已幸存,我的志向又怎么能改变!乘坐的车马就在咫尺之间,岂能再辞去崎岖的道路!回头望向延津,唉,真是令人感慨的烈士啊!
作者介绍: 钱澄之(1642年-1718年),清代诗人,字宗孟,号秋水,晚号清风。其诗风清新、高远,常寄情于山水,关注时事。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郡伯去世之时,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感慨,深切表达了对王郡伯的哀悼之情。
《贡川闻王郡伯死,为位哭之》是一首感情深沉的悼亡诗。诗中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贤德之士的钦佩。开篇即以“运岂遽非”引入,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随后通过对王郡伯的回忆,强调了其为国捐躯的壮烈。
诗中“我见谋国臣,太息无良图”,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无奈,似乎在暗示当权者的无能和对国家的漠视。紧接着“贤哉二千石”,则是对王郡伯的赞美,展现了他身为贤者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诗人以深厚的情感向王郡伯致敬,反映出他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最终形成了诗歌的情感高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对英雄的怀念,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词测试:
王郡伯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我见谋国臣”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首诗不仅是对王郡伯的追忆,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历史意识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