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惜范生

《次韵惜范生》

时间: 2025-05-07 22:03:13

诗句

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

稍臞疑内热,不怒见勇沉。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

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3:13

原文展示

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
稍臞疑内热,不怒见勇沉。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
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

白话文翻译

范侯的身体虽然瘦小,但心胸却广阔如四海。他的身形稍显消瘦,似乎有内热,但他并不愤怒,反而表现出沉稳的勇气。在市场上,他的玉器无价,与此同时,他从深井中汲取泉水,清澈而深邃。对于得失,他看得极其淡然,明年就能找到失去的斧头。

注释

  • 范侯:指范生,诗中提及的对象,可能是指范仲淹。
  • 躯干小:形容身材瘦小。
  • 四海心:形容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 稍臞:稍微消瘦。
  • 内热:指内心的焦虑或烦躁。
  • 不怒见勇沉:即使不愤怒,内心却显得沉稳而勇敢。
  • 沽玉市无价:在市场上出售的玉器没有固定的价格。
  • 汲泉井方深:从深井中取水,象征内在的智慧和深度。
  • 得失有毫末:对得失的看法微小而细致。
  • 明年斧可寻:未来的某一天,失去的东西会再次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理学家,文学风格独特,尤其在诗词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黄庭坚与范仲淹相知相交之时,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与对其性格的理解。诗中隐含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胸怀大志、内心坚韧的推崇。

诗歌鉴赏

《次韵惜范生》是一首颂扬范生品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范生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不拘一格的性格与高远的志向。首句“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范生虽身材瘦小,但胸怀广阔,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接着,诗人通过“稍臞疑内热”的描写,展示了范生的内心世界,虽有些消瘦,说明他或许经受着某种内心的焦虑,但他却不以此为烦恼,而是表现出一种沉着勇敢的态度。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这里借用市场与泉水的意象,表现了范生的独特价值和内在深度,强调了他在世俗与精神之间的平衡。最后一句“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则传达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得失成败在他看来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未来总会有机会重新找回失去的东西。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范生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黄庭坚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使用的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范侯躯干小:直接描绘范生的外貌,显示出他并不强壮的体态。
  2. 实有四海心:转而强调其内心的广阔,表明其志向。
  3. 稍臞疑内热:表现出他可能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心生忧虑。
  4. 不怒见勇沉:即使面临困扰,他仍然保持沉稳的态度。
  5. 沽玉市无价:描绘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象征其独特的个性。
  6. 汲泉井方深:展现其内涵的深邃,象征着智慧与品德。
  7. 得失有毫末:对于得失,体现出他淡薄名利的态度。
  8. 明年斧可寻:暗示未来的希望,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修辞手法

  • 对比:身材与志向的对比,突出范生的独特性。
  • 比喻:用“沽玉”与“汲泉”比拟其价值与深度。
  • 拟人:将“得失”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范生的描绘,强调了理想人格的特质:心胸宽广、内心坚定、淡泊明志。诗中体现出对友人的敬佩与对理想品格的向往,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躯干小:象征外在的卑微与脆弱。
  • 四海心:象征志向的广阔与理想的高远。
  • 内热:象征内心的焦虑与矛盾。
  • 勇沉:象征内心的坚韧与勇气。
  • 无价玉:象征独特的价值与个性。
  • 深井泉水:象征智慧的深度与内涵。
  • 毫末得失:象征对名利的淡然与哲理的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范侯的身材如何?

    • A. 高大
    • B. 瘦小
    • C. 强壮
    • D. 丰满
  2. 诗中提到的“无价”指的是什么?

    • A. 范侯的财富
    • B. 范侯的玉器
    • C. 范侯的名声
    • D. 范侯的才能
  3. “明年斧可寻”意指什么?

    • A. 明年会找到失去的东西
    • B. 明年会有新的机会
    • C. 明年会遇到新的朋友
    • D. 明年会获得成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夜泊牛津》: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了志向与生活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
    • 黄庭坚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倾向于抒情与对生活的感悟。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格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黄庭坚诗文集》——黄庭坚的诗歌及其创作背景的研究著作

相关查询

乐燕行 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 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 军中冬燕 闲居寄端及重阳 答端 始至郡 送刘评事 再游西郊渡 对雨赠李主簿、高秀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故国 克逮克容 拍板成交 快人快语 骨字旁的字 恃直不戒 势不容缓 竹字头的字 造秀 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包含功的词语有哪些 神智体 起福 孤苦零丁 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