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33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作者:赵鼎 〔宋代〕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
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
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
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
西北欃枪未灭。
千万乡关,梦遥吴越。
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
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
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
月光初升在江面上,我听着悲风萧瑟,满山的树叶渐渐凋零。
夜色已经很深,酒也喝尽了,火光渐冷,灯光黯淡,我该如何缓解这千丝万缕的愁思呢?
古琴发出三声叹息,朱弦也已断绝,和谁一起唱那阳春白雪的曲子呢?
我只能遥想在这穷年的冬夜,独自对着那些残破的书册。
西北的战火仍未熄灭,
千万乡关,梦中遥望吴越的故乡。
我感慨少年时的豪情,纵横风流,心胸开阔。
老来身世却如同一片疏篷,忍不住憔悴地看着他人的神色。
更何况归去如同枕水而眠,漱石而清。
作者介绍:赵鼎,字希周,号纡庵,宋代著名词人,与李清照并称。赵鼎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风格清新婉约,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冬夜,赵鼎在国清寺独处,感受到冬夜的寂寥与内心的忧愁,结合个人的经历与对故乡的思念,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
《花心动》是一首充满抒情的诗,展现了赵鼎在寒冷冬夜独处时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以“江月初升”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配合“悲风萧瑟”的描绘,使人感受到自然的萧条与内心的忧愁。接着,诗人借酒消愁,然而“酒阑火冷”,不仅饮酒的乐趣消失,连带着内心的愁苦愈发明显。
“绿琴三叹朱弦绝”的意象,不仅传达出对音乐的向往,也象征着与人交流的隔绝与孤独。诗人自问与谁共唱“阳春白雪”,表现了对高雅艺术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后半部分,诗人回忆少年时的豪情壮志,感慨对比,却发现如今已是“老来身世疏篷底”,此时的无奈与憔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沉重。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作者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往青春的怀念,体现出深沉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月”是指什么?
A. 江水的波涛
B. 江面上的明月
C. 江边的树木
答案:B
“绿琴三叹朱弦绝”中的“朱弦”指的是?
A. 琴的颜色
B. 琴的制造材料
C. 琴弦的断裂
答案:C
诗中“老来身世疏篷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年老无奈的感慨
C. 对青春的怀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鼎的《花心动》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感悟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两首诗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深思,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赵鼎更偏向于忧愁,而李白则流露出一种豪情与洒脱。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花心动》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