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10
送郭正字归郢上
作者: 耿湋 〔唐代〕
济江篇已出,书府俸犹贫。
积雪商山道,全家楚塞人。
大堤逢落日,广汉望通津。
却别渔潭下,惊鸥那可亲。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作者提到《济江篇》已经出版,但自己在书府的俸禄依然很少,生活并不富裕。商山的道路上积雪深厚,回家的路途艰难,全家都在楚塞这片地方。作者在黄昏时分走在大堤上,远望广汉和通津,心中感慨万千。最后,作者在渔潭边送别友人,看到惊起的鸥鸟,感到一丝亲切。
耿湋是唐代的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恬淡,富有哲理。他的诗歌往往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反映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作于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思考。
《送郭正字归郢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的开头提到“济江篇已出”,展现了作者在文人圈中的成就,但紧接着“书府俸犹贫”,又揭示了作者的经济困境,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文人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积雪商山道”,通过描写冬季的自然景象,暗示了归家的艰难与孤独。
“大堤逢落日,广汉望通津”,描绘了黄昏的美丽景象,这里不仅仅是对景的描写,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与怀念。最后一句“却别渔潭下,惊鸥那可亲”,通过对鸥鸟飞起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远去的无奈。这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使整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蕴,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情的脆弱。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与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表现了唐代文人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济江篇”是什么?
“书府俸犹贫”中的“俸”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惊鸥”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