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52
一气浃群芳,漫山踯躅黄。 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
整片山野都被春气浸润,漫山遍野的红花映出一片金黄。 有谁能来欣赏呢?只有我自己在这春光中陶醉。
洪适(约1070年-1150年),字德明,号子美,宋代著名诗人。他在诗歌上追求自然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尤其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山居二十咏》是洪适在隐居山林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恬适生活的向往。此诗描绘了春天山中花开盛景,表达了作者独自在自然中享受宁静和美好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展现了山中踯躅花的盛开。诗的开头便用“一气浃群芳”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如同一幅生动的春景画。诗人通过“漫山踯躅黄”的描写,将山野间的花朵与春光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片生气盎然的景象。
在这种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又有些孤独,“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欣赏者的渴望,同时也显示出他在自然中自得其乐的态度。尽管周围无人欣赏,诗人仍能在这片春光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的美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花景的诗,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深度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在孤独中自得其乐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春花的美丽,传达了对生命的热情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一气浃群芳”中的“一气”指的是什么?
诗中“踯躅”指的是哪种花?
诗人对欣赏春光的人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 1-B;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