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居二十咏 其十九 踯躅崦

《山居二十咏 其十九 踯躅崦》

时间: 2025-04-26 18:40:52

诗句

一气浃群芳,漫山踯躅黄。

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52

原文展示:

一气浃群芳,漫山踯躅黄。 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

白话文翻译:

整片山野都被春气浸润,漫山遍野的红花映出一片金黄。 有谁能来欣赏呢?只有我自己在这春光中陶醉。

注释:

  • 一气:指春气,整个春天的气息。
  • :浸润,充满。
  • 群芳:各色花卉。
  • 踯躅:指杜鹃花,这里用来形容山中花的颜色。
  • 自解度春光:自己在春光中悠然自得,陶醉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约1070年-1150年),字德明,号子美,宋代著名诗人。他在诗歌上追求自然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尤其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山居二十咏》是洪适在隐居山林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恬适生活的向往。此诗描绘了春天山中花开盛景,表达了作者独自在自然中享受宁静和美好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展现了山中踯躅花的盛开。诗的开头便用“一气浃群芳”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如同一幅生动的春景画。诗人通过“漫山踯躅黄”的描写,将山野间的花朵与春光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片生气盎然的景象。

在这种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又有些孤独,“有谁相领略,自解度春光”。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欣赏者的渴望,同时也显示出他在自然中自得其乐的态度。尽管周围无人欣赏,诗人仍能在这片春光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的美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花景的诗,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深度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气浃群芳:春天的气息滋养着百花,展现了春的生机。
  2. 漫山踯躅黄: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象征着春的美丽。
  3. 有谁相领略:诗人感叹无人欣赏,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4. 自解度春光:尽管无人共赏,诗人依然沉浸在春光之中,表现了内心的满足与欣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气比作滋养百花的泉源。
  • 对仗:诗句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春光似乎有情,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温暖与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在孤独中自得其乐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春花的美丽,传达了对生命的热情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踯躅: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象征宁静与独立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气浃群芳”中的“一气”指的是什么?

    • A. 风
    • B. 春气
    • C. 雨水
  2. 诗中“踯躅”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
    • B. 杜鹃花
    • C. 梨花
  3. 诗人对欣赏春光的人有怎样的感受?

    • A. 感到孤独
    • B. 感到快乐
    • C. 感到愤怒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洪适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山水之美,但洪适更注重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常常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淡泊。
  • 洪适与孟浩然:洪适的诗更具个人情感,而孟浩然则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龟铭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虾蟆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其十四 客谢井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其八 客谢竹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其七 竹请客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其六 石荅竹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 其二 石让竹 送尉迟羽之归宣州 守岁二首 其二 除夜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带减腰围 肝胆披沥 提手旁的字 山穷水断 四点底的字 吾日三省 玉靥 雄材伟略 牵肠挂肚 曰字旁的字 贪痴 睃望 马车 包含犹的成语 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