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时间: 2025-08-04 11:28:38

诗句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11:28:38

原文展示: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萧斋谢女的秋赋,细雨潇潇,檐下滴落着残余的雨水。知己难得相逢,岁月如瞬,双鬓已然苍白如许。愁苦的情感不敢倾诉,算是到了日暮的穷途,此身独自承受着痛苦。世间如此凄凉,真令人心疼,生下一个如此凄苦的女子。说要回去,究竟回何处呢?猛然回头,祖国依旧在沉睡。而外敌却在侵略,内部也腐败不堪,竟无人能担起英雄的责任。天啊,实在是太盲目了!看看这样的江山,怎么忍心归去投靠胡虏?都是为了我这片故土而四分五裂。

注释:

  • 萧斋:指的是诗的题材,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场所或人物。
  • 潇潇滴檐:形容细雨淅淅沥沥地从屋檐滴落。
  • 知己难逢:难得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 双鬓飘零:形容鬓发已白,暗示年华已逝。
  • 愁情怕诉:愁苦的情感不敢诉说。
  • 外侮侵陵:外敌的侵略。
  • 胡虏:指外族侵略者,常用作对敌人的贬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秋瑾(1875-1907),字璇,号剑虹,是清末民初的女诗人和革命者。她以其出色的诗词才华和激进的政治立场而闻名,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族独立和女性解放。

创作背景:

《秋赋》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和自身境遇的忧虑。此时,外敌侵略愈发严重,内政腐败,令诗人感到深深的悲哀与无奈。

诗歌鉴赏:

《秋赋》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忧虑的诗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使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开篇“潇潇滴檐剩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无情与流逝。诗人感叹“知己难逢”,显示了其孤独的内心世界,岁月如流,双鬓已白,更加突显了对时光的无奈与痛苦。

接下来的“愁情怕诉”,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注。诗中提到的“外侮侵陵”与“内容腐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腐朽,诗人对未来的无奈感到失望。

最后,诗人以“忍归胡虏”而结尾,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与对外敌的强烈反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构建了一个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复杂画面,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斋谢女吟秋赋:引出诗歌的主题,提到特定的场景和人物。
  • 潇潇滴檐剩雨:描绘细雨场景,营造凄凉氛围。
  • 知己难逢:表达对友谊的渴望与失落。
  • 年光似瞬: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 双鬓飘零如许:描写衰老的状态。
  • 愁情怕诉:表达内心的压抑与痛苦。
  • 此身独苦:强调孤独感。
  • 世界凄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 可怜生个凄凉女:对自身境遇的同情。
  • 曰归也,归何处:对故乡的思考与迷茫。
  • 祖国鼾眠如故:国家的沉睡状态。
  • 外侮侵陵:外敌的侵犯。
  • 内容腐败:内部的腐朽。
  • 没个英雄作主:缺乏能够拯救国家的人。
  • 天乎太瞽:感叹上天的无情。
  • 如此江山,忍归胡虏:对国家未来的绝望与愤怒。
  • 豆剖瓜分:形象比喻国家被侵略的惨状。
  • 都为吾故土:表达对故土的深切感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豆剖瓜分”,形象地表现国家的破碎。
  • 拟人:如“祖国鼾眠”,赋予国家以人的特征,表现其沉睡状态。
  • 对仗:如“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映射出国家的动荡与社会的悲凉,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与对外敌入侵的愤慨,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凄凉与孤独。
  • 双鬓:象征衰老与流逝的岁月。
  • 祖国:代表着归属感与牺牲的价值。
  • 外侮:代表外敌的威胁与对国家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外侮侵陵”,主要指什么? A. 内部腐败
    B. 外敌入侵
    C. 友谊的破裂
    D. 自然灾害

  2. “双鬓飘零如许”中的“双鬓”指的是什么? A. 眼睛
    B. 鬓发
    C. 手足
    D. 书信

  3. 诗人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现状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忧虑与愤怒
    C. 冷漠
    D. 否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 《静夜思》李白:在个人情感与国家情感上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秋赋》与《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秋赋》更显愤懑与痛苦,而《春望》则透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1. 《秋瑾诗文集》
  2. 《清末民初诗词鉴赏》
  3. 《中国近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客行 中秋夜坐有怀 白鹿原晚望 闻瀑布冰折 送和北虏使 寄剡中友人 府试水始冰 长安书怀 河梁别 寄贾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居安资深 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镂的成语 帚豲 瓤口儿 睡眼惺忪 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厮说 那烂陀 与人无争 翻山越水 禾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藏之名山 見字旁的字 性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