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1: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02:55
春日同伯氏游问政山门意似表弟旧题用其韵先
——李弥逊
晴妍入遐瞻,佳处要林樾。
归云纷卷舒,列岫互明灭。
偶从青都行,遂与凡境绝。
舆肩俯清阴,屐齿破苔滑。
坡陀度崇冈,窈窕必真阙。
烬馀见颓基,纸上得遗碣。
红白抹花脸,嘲哳掉禽舌。
伤列起孤愤,感物动深悦。
稍罗肴核丰,共吊泉石咽。
云冠俨臧获,霓骑想飞越。
灵踪尚储休,爽气亦时发。
散花步危坛,引蔓探幽穴。
胎田倘可丹,石髓未成铁。
却思棠棣篇,已换桃李节。
雁书当解封,鹿驾定因辙。
兹游约重寻,晚笋政堪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春日,诗人与朋友在山中游玩,欣赏美景。远处的山峰和浮云交替变化,仿佛与尘世隔绝。乘车经过清幽的林荫道,脚下的苔藓被轻轻踏破。沿着高坡走去,隐约看到仙境的真谛。烧烬后的遗址让人感叹,纸上写下的石碑似乎在诉说古事。红花白花装点着山野,鸟儿在鸣叫。诗人心中感慨万千,感受到自然的深邃与喜悦。享受丰盛的美食,感叹泉水的清澈。云彩如冠,骑着霓裳轻盈飞舞,神仙的踪迹似乎就在眼前。山中清新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步伐轻盈,探寻幽深的洞穴。思考着自然的奥妙,石髓尚未化为铁器。回忆起往昔的诗篇,仿佛已经换了桃李的季节。雁信可以传达,鹿车定能找到路线。这次游玩,约定再来,晚笋正是采摘的时节。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游玩之际,诗人与友人游览问政山,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自然的魅力,借此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李弥逊的《春日同伯氏游问政山门意似表弟旧题用其韵先》是一首描绘春日游玩的诗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游览山水之间的欢愉与思索。整首诗的结构松散自然,意象灵动,给人一种恍若游弋于山水之间的清新感。
诗的开篇以“晴妍入遐瞻”展现了一个晴朗的春日,接着描绘了遥远的山景与浮云,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深入自然,描绘了山林之间的细节,如“舆肩俯清阴,屐齿破苔滑”,表现出对自然亲密接触的感受。诗中对于色彩的描绘,如“红白抹花脸”,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从情感上看,诗人不仅在欣赏自然之美,更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愤懑,“伤列起孤愤,感物动深悦”。这样的情感波动使得诗作在轻快的表面下透出一丝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的最后部分,以“兹游约重寻”总结,表达了对未来再游的期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密切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向往。诗人在自然中汲取灵感,感受到深邃的自然哲理,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描绘春日游玩中的美好体验,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的愉悦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描写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舆肩俯清阴”中的“清阴”指的是什么?
诗歌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春日同伯氏游问政山门意似表弟旧题用其韵先》和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李弥逊的诗更侧重于春日游玩的情景,而王维则更关注于山中生活的宁静。两者在意象上都采用了自然元素,但情感的侧重点不同,李弥逊更显欢快,王维则更显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