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日书斋偶成五首

《春日书斋偶成五首》

时间: 2025-05-07 22:57:03

诗句

桃红半老杏红衰,乱委苍苔况是梅。

不恨狂风取花去,一樽寒食为谁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7:03

原文展示:

桃红半老杏红衰,乱委苍苔况是梅。
不恨狂风取花去,一樽寒食为谁开。

白话文翻译:

桃花已经开始凋零,杏花也显得枯萎,满地的青苔上更是梅花的残影。虽然狂风把花瓣吹落,我却不怨恨它,只是为了这一樽寒食,究竟是为谁而开呢?

注释:

  • 桃红半老:桃花已经开始凋零,颜色变得暗淡。
  • 杏红衰:杏花也已经凋谢,显得衰败。
  • 乱委苍苔:四处散落的花瓣覆盖在青苔上,显得凌乱。
  • 狂风:强烈的风,象征着无情的自然力量。
  • 寒食:指寒食节,节令间的饮食活动。
  • 为谁开:表达一种迷惘和思考,问自己这樽酒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称,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之际,正值桃、杏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可能是在书斋中感怀春日的景象,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然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桃红半老杏红衰”描绘了春花的凋零,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自然的变化,诗人通过“乱委苍苔况是梅”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转瞬即逝和生命的短暂。这里不仅是对花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不恨狂风取花去”,表明他对自然力量的接受与理解,反映出一种超然与豁达的心态。最后一句“一樽寒食为谁开”,则将个人的情感与传统节日结合,抒发了对生活意义的思考,流露出孤独与迷茫。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淡淡的哀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红半老杏红衰:描绘春天的桃花和杏花,反映了春意渐逝。
  • 乱委苍苔况是梅:花瓣散落在青苔上,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不恨狂风取花去: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接受。
  • 一樽寒食为谁开:质问节日的意义,反映出一种孤独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桃红半老杏红衰”,两者相对,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青苔与花瓣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拟人:风的狂野,使自然充满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日的景象及其对生命的感悟,反映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对生活意义的追问,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美好,亦反映生命的短暂。
  • 杏花:亦为春意,暗示美好事物的衰败。
  • 苍苔:代表自然的沉静与历史的积淀。
  • 狂风:象征自然的无情与不可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桃红半老杏红衰”中“半老”指的是: A. 桃花盛开
    B. 桃花已凋谢
    C. 桃花仍在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 A. 一种食物
    B. 一个节日
    C. 一种饮品
    答案:B

  3. 诗人对狂风的态度是: A. 愤怒
    B. 不满
    C. 接受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描写春天的景象以及对国事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同样描写春天的情景,但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期盼与喜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乐平悬 金鸡石在玉山东二首 食莲子三首 雨後晚步郡圃二首 怀山庄子仁侄二首 其一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碧落洞前滩水三首 其二 题毕少董翻经图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修提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猥籍 送暖偎寒 彐字旁的字 韦布匹夫 进德修业 屮字旁的字 慢慢悠悠 谗佞之徒 坐运筹策 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敝鼓丧豚 包含纡的词语有哪些 弄喧 鼠字旁的字 主翁 马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包含嘿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