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31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日月总是不肯停留,四季不断催促着我。
寒风吹拂着干枯的树枝,落叶覆盖了长长的小路。
我体弱而命运也衰败,黑发早已变白。
白色的头巾插在头上,前方的道路越来越窄。
家像是旅馆,我就像一个过客。
我想要去哪里呢?南山上还有我旧日的家宅。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浊酒山人,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他因其田园诗而闻名,强调自然和自我,提倡返回自然的生活方式。陶渊明的诗歌多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杂诗 其七》写于陶渊明隐居农村期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归属感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命运和生活环境的思考。
《杂诗 其七》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便以“日月不肯迟”和“四时相催迫”开宗明义,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以寒风拂动枯枝、落叶覆盖小路的意象,形象地描绘出秋冬的萧瑟,映射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身生命力的感慨,强烈的对比使得他的衰老显得格外刺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越来越窄,仿佛前途已无光明。最后两句“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更是将这种漂泊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他在世俗生活中的无奈和对归属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反映了自身的境遇,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脆弱和归属感的缺失展开,表达了陶渊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他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向往。
《杂诗 其七》是哪个朝代的诗作?
A. 唐代
B. 宋代
C. 魏晋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家为逆旅舍”意味着什么?
A. 家是安定的地方
B. 家像旅馆,表达漂泊感
C. 家是最重要的
D. 家在远方
诗人对未来的感觉是?
A. 明亮
B. 迷茫
C. 确定
D. 欢乐
可以将陶渊明的《杂诗 其七》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二者都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陶渊明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