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7
何处难忘酒,逐臣归故园。
赦书逢驿骑,贺客出都门。
半面瘴烟色,满衫乡泪痕。
此时无一盏,何物可招魂。
在何处才能忘却酒醉的心情呢?我随着逐出的官员回到故乡。
在驿站遇到送来赦书的骑士,庆贺的客人刚刚走出京城。
脸上半沾着瘴气的颜色,衣衫上满是乡土的泪痕。
此时没有一盏酒,什么才能帮助我召唤灵魂?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酒的依赖,反映了因政治原因而被迫离乡的无奈和悲伤。在古代,赦书是回归故乡的希望,而瘴烟则象征着故乡的环境与痛苦,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抒情诗,也有讽刺诗,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劝酒十四首》的创作背景与白居易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诗人曾因政治原因而被贬,流亡他乡,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酒的寄托。
白居易的《劝酒十四首 其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何处难忘酒”直接点明了酒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性,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中提到的“逐臣”,使人想到被贬官员的苦涩与无奈,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与自我情感的投射。
“赦书逢驿骑,贺客出都门”两句描绘了一个政治变迁的背景,赦书带来了希望,但对于流亡者来说,仍然难以忘怀。接下来的“半面瘴烟色,满衫乡泪痕”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切思念与对现实的痛苦感知。诗的最后一句“此时无一盏,何物可招魂”更是点题,表达了在无酒的情况下,诗人如何寻找内心的慰藉与灵魂的寄托,展现了白居易对酒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依赖。
整首诗通过对酒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白居易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他强烈的抒情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逐臣”在诗中指代什么?
“赦书逢驿骑”中的“赦书”象征什么?
诗中“无一盏,何物可招魂”的意思是什么?
白居易的《劝酒十四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酒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白居易则更显细腻与忧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都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