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6:16
南中山绝佳,所恨人烟稀。
略无好事人,结茅临深溪。
峰顶可月亭,岸石即钓矶。
空令烟中猿,挂崖弄涟漪。
山多人自少,人远山益奇。
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
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
南方的山真是绝佳的风景,只是可惜人烟稀少。
几乎没有什么好心人,愿意在深溪旁搭建茅屋。
峰顶可以建个观月亭,岸边的石头正好可以钓鱼。
空让山中的猿猴,在悬崖上荡漾涟漪。
山中人多而我少,远离人群的山更显得奇特。
我的船行进不留痕迹,经过眼前的山如同飞驰而过。
过眼的风景已经足够,久留又有什么意义呢?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间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历名山大川之时,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杨万里的《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南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头便直言南中山的美,却因人烟稀少而略显遗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孤独之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接着,通过描绘茅屋、月亭和钓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仿佛诗人希望有志同道合之人一同享受这片自然景色。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如同飞驰而过的感受,似乎在强调生命的短暂与风景的瞬息万变。最后一句“过眼意已足,久留亦何为”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沉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必过于执着于停留。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强调珍惜当下、享受自然的哲理。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月亭”象征着什么?
A. 观赏月亮的地方
B. 鱼塘
C. 茅屋
“我舟行不留,过眼山如驰”中的“驰”字意思是?
A. 向前跑
B. 飞驰
C. 停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