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9:29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
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白天的太阳高悬在昆仑山下,发出的光芒如同丝绸般柔和。
它只照耀着向阳的花朵,却不照亮游子的心头悲伤。
黄河曲折蜿蜒,太阳从正中央升起。
旸谷的耳朵曾听到声音,但眼睛却看不见那若木。
为何阳光如同铄石一般,为什么要消磨人的意志?
羿的弓箭射不中目标,
这使我长久无法奔跑,难道就让清晨的光辉变成黄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浓重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超凡脱俗的意境,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贺的中年时期,隐含对游子心境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光明与孤独的思考。
《相和歌辞·日出行》是李贺诗歌中的一种典型作品,通过描绘太阳升起的景象,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描绘了昆仑山下的白日,光芒似丝,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感。然而,这样的美景并没有照亮游子的心灵,反而突显了他内心的悲伤。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通过描绘黄河的蜿蜒曲折,反映了人生的曲折和不可预测。接下来的“奈何铄石,胡为销人”,更是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太阳的光辉似乎在消磨人的意志,造成深深的无奈感。
最后两句以羿射日的典故作为引子,表现出英雄的无力感,暗示了即使是神话中的英雄,也有无法实现的理想与目标。整体上,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抒情与哲理,形成了深邃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自然现象,反映个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渴望,体现了对光明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白日下昆仑”中的“昆仑”象征什么?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中提到的羿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贺与李白的诗作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李白的《将进酒》也表现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李贺则更显得沉重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