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9:01
客游
作者: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满怀悲伤的心情,犹如千里之遥,温暖的阳光照在南山的石头上。我不去拜访承明阁,已然成了平原上的一位老客。四季更替,离开故乡的庙宇,已经三年没回到自己的国家。旅途中的歌声响起,问候的音符宛如撕裂的丝绸。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个体的孤独感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风格奇特,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客游》创作于诗人流亡生涯中的一段时间,表达了他作为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由于政治原因,李贺生平颠沛流离,故乡情怀在其作品中常常显露。
《客游》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李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旅途的孤寂。全诗通过四个短句构建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开头的“悲满千里心”便直击心灵,表达了游子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则将环境与情感结合,借助自然景象“日暖南山石”来衬托游子的心境,使得悲伤更加生动。
诗中提及的“承明庐”不仅是对权力中心的隐喻,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地位的感慨,暗示了他与高层社会的距离。对比“老作平原客”,则更加突显了李贺的落魄与无依无靠。
此外,诗中“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的意象充满了音乐的节奏感,表达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整首诗深切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展现了李贺作为一个流浪者的心灵挣扎与追求归属的渴望。
诗中“悲满千里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不谒承明庐”中的“承明庐”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四时别家庙”反映了什么?
答案: 1. B 2. B 3. A
李贺与王维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贺更多地表现出孤独与无奈,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之美与友谊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