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5:52
李峤的《橘》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
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橘树的生长景象,根系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提到潘子(潘岳)和陆生(陆机)的诗作,表达了对前人作品的敬重。接着,诗人通过“玉花”和“金衣”来形容橘子的果实,仿佛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诗人希望能离开湘水的曲折,前往长茂的上林园,表达了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作者介绍:李峤(约 772年-842年),字少游,号云客,唐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当时的唐朝正值繁荣时期,文人墨客如云,诗歌创作蓬勃发展。李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前辈文学的影响,创作了许多表现自然与人情的诗作。此诗或许是他在游历湘水和上林园时的感悟与抒发。
《橘》这首诗通过描绘橘树的生长过程,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开头两句“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出一种茂盛生长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李峤在此不仅描述了橘树的外观,更通过它象征一种持久的生命力,似乎在隐喻人们在困境中也应努力扎根、向上生长。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这一句则引入了文学的层面,表现了诗人与前辈文学家的对话,既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也表达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追求与思考。通过对潘岳与陆机的提及,诗人把个人的创作与历史的脉络紧密相连,强调了文学的传承。
接下来的“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示了橘子在风中摇曳的美丽,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美感。最后一句“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表达了一种向往,诗人渴望脱离局限,追求更为广阔的天地。这种境界的追求在整首诗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橘树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前人文学成就的钦佩与对自身追求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橘》这首诗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峤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潘子指的是哪个人?
A. 潘岳
B. 潘安
C. 潘江
D. 潘光
“愿辞湘水曲”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乡土的留恋
B. 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前人的仰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峤的《橘》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李峤的诗更偏重于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而王之涣则更具宏观视角,展现了壮丽的山河景象。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