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5:05
公无出门
作者:李贺 〔唐代〕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天色昏暗,地面也笼罩着密密的阴霾。
熊与虺在吞噬人的灵魂,雪霜使人骨断裂。
狗吠声此起彼伏,舔掌的情况适合佩兰的客人。
帝王派遣车乘使灾祸自息,玉星点缀着剑,黄金的轭饰华美。
我虽然骑马却无法回去,历阳湖的波涛如同山一般高大。
毒蛇相互对视,金环在它们身上晃动,狻猊与猰貐则流露出贪婪的口水。
鲍焦一生披草而眠,颜回二十九岁鬓发斑白。
颜回并不是因为血气衰败,鲍焦也没有违背天理,皆因畏惧遭受衔啮,才导致如此。
分明我还担心你不相信,您看呵壁而书,向天问询。
作者介绍: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极具个性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大多富有幻想色彩,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矛盾加剧之时,李贺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公无出门》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诗中充斥着对自然与人性的探索。开篇的“天迷迷,地密密”表现出一种压抑和阴郁的气氛,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种不可知的恐惧之中。接下来的“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恐怖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无情。
诗中提到的“嗾犬狺狺相索索”,表现出一种混乱与不安,这种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随着诗句的推进,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存焦虑,尤其是“我虽跨马不得还”的表达,暗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抗争。
后面涉及的历史人物,如颜回与鲍焦,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深刻内涵。颜回的正直与鲍焦的隐逸生活,映射出诗人对社会道德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公看呵壁书问天”则是一种无奈的呼唤,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与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人们在动荡时代的生存焦虑与精神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熊虺”指的是:
“我虽跨马不得还”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颜回”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