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0:17
作者: 方干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筚门惆怅内,时节暗来频。
每见新正雪,长思故国春。
云西斜去雁,江上未归人。
又一年为客,何媒得到秦。
在简陋的门内,我感到惆怅,时节的变化让我心情沉重。每当看到新年时节的雪,我便思念起故乡的春天。西边的云朵斜着飞去,归雁尚未回到江上。我又在外漂泊了一年,如何才能再次回到秦地呢?
方干,唐代诗人,字少白,号天池,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的感慨。
《新正》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之时,正值农历新年,诗人因思乡而生愁感。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寒冷的冬季里思念故乡春天的情感,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新正》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寒冷的冬季里,面对新年的到来,内心却充满了惆怅。诗的开头“筚门惆怅内”以简陋的门暗示了作者身处的孤寂境地,紧接着“时节暗来频”则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节令变化的敏感。随着新年的到来,诗人看到窗外的雪,心中便涌起对故乡春天的思念,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
“云西斜去雁,江上未归人”两句中,诗人用大雁的迁徙与个人的漂泊相呼应,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思念。最后一句“又一年为客,何媒得到秦”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感叹自己在外漂泊的无止境,渴望归乡的心情愈发强烈。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艺术造诣。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独感,体现了游子对温暖和归属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新正》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筚门”象征什么?
“云西斜去雁,江上未归人”中的“未归人”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