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05
原文展示:
截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
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
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
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
白话文翻译:
在弯曲的水湾中,船只轻松地穿行,
我高枕而卧,轻声吟唱,直到剡溪。
船掠过草丛,燕子飞舞,我不禁怜爱,
停下船桨,独自饮酒,仿佛在学那渔翁。
波涛轻轻荡漾,月光映照着长潭,
杨柳依依,轻拂着岸边的微风。
我本打算乘着木筏去远方,
但仙境恐怕要接引我去星空之东。
注释:
- 截湾:指水湾的弯曲处。
- 冲濑:水流的急流,冲击之意。
- 高枕微吟:高枕而卧,轻声吟唱,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掠草:船在水面上掠过草丛。
- 怜燕子:对飞翔的燕子的怜爱之情。
- 停桡:停下船桨,意指停船。
- 学渔翁:指仿效渔夫的生活。
- 波涛漫撼:波涛轻轻摇撼水面。
- 仙源:指神仙的源处,象征理想境界。
典故解析:
- 渔翁:古代诗人常以渔翁作为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 仙源:常常指代理想的境界或追求,寓意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宗道,号青山,晚号南塘,出生于今浙江地区。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干游历剡溪期间,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路入剡中作》是方干的一首佳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恬淡生活的心境。诗中描绘了剡溪的自然风光,展现了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轻柔的微风,给人一种恬静、悠然的感受。诗人在船上吟唱,畅享这份宁静,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诗的第二联"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对燕子的怜爱,体现出他对生命的关怀与热爱,而停船独饮,仿佛在模仿渔翁的悠然自得,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怀。
最后两句“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更是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外桃源的渴望,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展现了方干在山水诗方面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截湾冲濑片帆通:描述船只在湾中穿行的情景,表现了水路的通畅与自然美。
- 高枕微吟到剡中:诗人高枕而卧,轻声吟唱,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掠草并飞怜燕子:船掠过草丛,燕子飞舞,诗人心中涌起对自然的怜爱之情。
- 停桡独饮学渔翁:停下船桨,独自饮酒,表现出诗人对渔翁生活的向往。
- 波涛漫撼长潭月:波涛轻轻摇撼着潭水,月光映照,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景象。
- 杨柳斜牵一岸风:杨柳轻拂着岸边,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 便拟乘槎应去得:诗人想要乘木筏,去往理想的境界。
- 仙源直恐接星东: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惘与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源”比喻理想境界。
- 拟人:如“杨柳斜牵”使植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波涛漫撼长潭月,杨柳斜牵一岸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湾:象征宁静与安逸。
- 燕子:代表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渔翁:象征隐居与悠然自得。
- 月光:象征清明与宁静。
- 杨柳:象征柔和与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枕微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伤 B. 悠闲 C. 紧张
- 诗人想要乘木筏去往哪里?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商业繁华
- “掠草并飞怜燕子”中,“怜”字的意思是?
A. 爱护 B. 忽视 C. 伤心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方干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隐逸生活,但王维多了一份哲理思考,而方干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