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7:25
同年王中甫挽词
苏轼 〔宋代〕
先帝亲收十五人,
仁宗朝贤良十五人。
今惟富郑公张宣徽,
钱纯老及余与舍弟在耳。
四方争看击鹏鹍,
如君才业真堪用。
顾我衰迟不足论,
出处升沉十年后。
死生契阔几人存,
他时京口寻遗迹,
宿草犹应有泪痕。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已故的友人王中甫而作。首句提到先帝时曾召集过十五位贤士,仁宗时期也有过相似的贤良之士,如今仅剩下富郑公、张宣徽、钱纯老以及我和我的弟弟在世。四方的人都在争相仰视那些像鹏鸟一样的人物。假如你真有能耐和才华,何必顾虑我年迈衰弱而无足轻重。十年后我们经历了许多的起伏,生死离别的朋友又能留下几人呢?日后当我到京口寻找旧时的遗迹时,宿草上也许还会留有泪痕。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关心民俗与社会。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
这首诗是在苏轼失去好友王中甫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王中甫与苏轼交情深厚,诗中对往昔的追忆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人生起伏的深刻反思。
《同年王中甫挽词》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悼亡诗,展现了苏轼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先帝亲收十五人,仁宗朝贤良十五人”引入,表达出历史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通过对比过去贤良人物的盛景和如今仅存的几人,诗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接着,他提到“鹏鹍”这一意象,象征着理想与抱负,暗示那些有才华的人应该被重用。而“顾我衰迟不足论”则体现了他对自身的谦卑和对友人的无尽怀念。整首诗在生死契阔间流露出深邃的哲理,诗人似乎在问: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朋友,如今又能有多少人能陪伴在侧?
最后的结尾“宿草犹应有泪痕”则是对过往时光的感叹,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惆怅。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友人的追忆,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倍感惆怅而又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的情感真挚且深邃,展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起伏的感慨。
《同年王中甫挽词》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鹏鹍”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衰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