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8:55
赠黄山人
苏轼 〔宋代〕
面颊照人元自赤,
眉毛覆眼见来乌。
倦游不拟谈玄牝,
示病何妨出白须。
绝学已生真定惠,
说禅长笑老浮屠。
东坡若肯三年住,
亲与先生看药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黄山人,面色红润,眉毛如乌鸦般黑,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诗人虽已疲倦于游历,但不想再讨论深奥的哲理,生病也并不妨碍他留长白须。因为他已领悟了真理,便以笑声对待老僧。若东坡能在此地住上三年,定会亲自与这位先生一起观赏药炉。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词曲均有极高的成就。苏轼为人豁达,宽厚,才华横溢,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
《赠黄山人》作于苏轼游历期间,借题发挥,表达了他对黄山人的赞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修行的向往。
《赠黄山人》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诗中描绘的黄山人,面色红润,眉毛浓密,给人一种生动的印象,体现了健康和朝气。苏轼通过这一形象,传达了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而倦游不拟谈玄牝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已不再追求过于复杂的哲学道理,而是更倾向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及的“示病何妨出白须”,则暗示了老年和智慧的结合,表明年岁虽长,依然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甚至在病痛中也不失幽默感。对于“绝学已生真定惠”的表述,展现了苏轼对智慧的崇尚,他认为真正的理解和智慧是内心的领悟,而非外在的学问。
最后一句“东坡若肯三年住,亲与先生看药炉”,表达了诗人愿意在此地驻留,与黄山人一起修行的愿望,表现了一种对友谊和精神追求的珍视。整首诗在轻松幽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其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智慧与思考。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生命的智慧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在游历中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他对内在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友谊和生活的珍视。
苏轼的字是什么?
a) 亮
b) 子瞻
c) 东坡
诗中提到的“黄山人”面色如何?
a) 黯淡
b) 红润
c) 苍白
“倦游不拟谈玄牝”中的“玄牝”指什么?
a) 旅行
b) 深奥的道理
c) 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