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30
蔡州壶公观刘道士
作者:苏辙
思颍求归今几时,
布衣犹在老刘师。
龙章旧有世人识,
蝉蜕惟应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
近传音问不须疑。
曾闻圯上逢黄石,
久矣留侯不见欺。
我思念着归隐的日子,如今已经多久了?
我穿着布衣,依然在老刘师的身边。
龙章(指经典著作)曾经被世人所识,
而蝉蜕(指蜕变)唯有野老才会懂得。
过去埋葬时的衣冠如今是否还在?
最近传来的音问不必去怀疑。
我曾听说在圯上遇见黄石,
却已经很久未见留侯(指张良)不曾欺骗我。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阮亭,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辙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以其诗文和政治才能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刘道士的思念,反映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友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思颍求归”点明主题,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布衣犹在老刘师”,不仅表明了他与刘道士的亲密关系,还隐含了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对过往岁月的珍惜。诗中提到的“龙章”与“蝉蜕”则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生命的蜕变,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昔葬衣冠今在否”,引发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反思。最后两句“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则将隐士文化与历史人物结合,表明作者希望与古代智者相会,渴望得到智慧和指引。整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反映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隐士生活的深刻理解。
苏辙在诗中提到的“老刘师”指的是谁?
A. 刘备
B. 刘道士
C. 刘邦
“龙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传统文化
C. 生活变化
“昔葬衣冠今在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未来
B. 过去
C. 现在
答案: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