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2:22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在柳树边,马鞭轻轻飞舞,露水打湿了征途上的衣服。
宿鸟在沙滩上窥视孤影,仿佛梦中有鱼儿和虾。
一片淡淡的月光洒在河面,星星稀疏,洗纱的人影十分婀娜。
笑着看行人归去,门前传来稚儿的啼哭声。
本诗并未明显引用特定典故,但“浣纱”作为古代女性洗涤衣物的活动,常被用来描绘女子的温婉与柔美,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气魄雄浑,常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辛弃疾游历博山时,或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寄托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展现了辛弃疾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的“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不仅描绘出清晨湿润的环境,也传达了行旅的艰辛,暗示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接下来的“宿鹭窥沙孤影动”则通过白鹭的影子表现了诗人对单纯与孤独的感受,似乎在追寻一份宁静与安详。
“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则转向了一种柔和的美,浣纱的女子形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情与平和,似乎是在描绘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最后的“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则回归到生活的现实,孩子的啼哭声和归人的欢笑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整首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蕴含着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家庭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情交织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柳边飞鞚”中的“飞鞚”指什么?
A. 马鞭
B. 船桨
C. 风筝
D. 笛子
“门前稚子啼声”中的“稚子”指的是哪个群体?
A. 老人
B. 小孩
C. 青年
D. 中年人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战争的悲惨
B. 田园生活的美好
C. 商业的繁荣
D. 科技的进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