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6:52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馀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这首诗描写了我从古都汴京出发,向南京进发的情景。大河东流,淮水与泗水相汇,送我向东南方行去。虽然暂时分别,但再次相见时,情意依旧。春雨滋润着微波,夜间我已抵达彭城。经过我曾经的黄楼,朱栏映照着飞檐高阁。可怜那洪水中的石头,谁能听见它在月光下的声音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风格洒脱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被誉为“千古词宗”。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南京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中的坚韧与乐观。
此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离开故土后的复杂心情。开头两句以“古汴”与“南京”相对,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暗示着诗人的心灵旅程。接着,诗人描绘了水流的东去,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在“暂别复还见”之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情感细腻而深厚。
春雨与波浪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柔软。末尾的“谁听月中声”则充满了哲理的思考,月下的孤寂声响,似乎在提醒诗人要珍惜每一个瞬间。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古汴”指的是哪个城市?
“春雨涨微波”中“涨”字的意思是: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来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苏轼与杜甫的诗歌都表现了对家国的思念,但苏轼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