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3:19
吾子廉吏孙,读书昧生理。
三十未成名,徒然还乡里。
外侮旋复来,内忧方未已。
忽然远行役,披衣中夜起。
明星光在天,河流正弥弥。
行云有返期,游子靡所止。
揽涕下高堂,长途从此始。
我儿,身为清官之孙,读书却未能明了人生的道理。
三十岁还未成名,白白回到乡里。
外敌又时常来侵扰,内忧尚未解除。
忽然被征召远行,半夜披衣而起。
天上星星闪烁,河流浩浩荡荡。
行云有归期,而游子却无处可停留。
我在高堂上揽衣而泣,从此长途跋涉开始。
该诗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清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人提到外侮和内忧,暗指当时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远行则象征着对未知的挑战与应对。
作者介绍:柴静仪,清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对时代的敏感著称。她的作品常常反映对家庭、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后辈的寄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动荡的社会环境与士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对远行的描写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儿子的关切。
这首诗中,柴静仪以深情而忧虑的笔调描绘了一个清官之孙的困境与责任。诗的开篇以“吾子廉吏孙”自称,展现了对后代的期待与责任。而“三十未成名”的叹息,则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接着,诗人提到外侮与内忧,暗示着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的无奈。最终,通过“长途从此始”的感叹,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未知与对儿子命运的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对家国的深切忧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后代的关切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动荡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外侮”指的是什么?
A. 内心忧虑
B. 外来的侵扰
C. 自然灾害
D. 个人困境
“三十未成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信
B. 失望与无奈
C. 快乐
D. 冷漠
诗中的“游子靡所止”意指什么?
A. 游子有归宿
B. 游子无处可停
C. 游子快乐
D. 游子回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柴静仪的诗更加关注个体的命运与家庭的忧虑,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社会的苦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