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6:12
奉诏甘泉宫,总徵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奉命到甘泉宫,征召全国的士兵。
朝廷准备好礼仪,郡县在郊外迎接。
纷乱中几万人出征,回来的人没有几个能活着。
我希望节省宫殿的马匹,将它们分给边疆的城池。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子安,号少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描写边疆战争与豪情壮志。他的诗风豪放,气势磅礴,善于运用对偶和排比,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塞下曲》系列诗作是王昌龄在边疆征战期间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局势。此首诗表达了对征战的无奈与悲痛,以及对边疆士兵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塞下曲四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战争气息的边塞诗,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强烈情感。全诗以“奉诏甘泉宫”开篇,直接交代了背景,突显出征召士兵的紧迫感。接着,诗人描绘了朝廷的隆重仪式和郡国的热烈欢迎,但随之而来的“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则是对战争残酷现实的冷酷揭示。这里,诗人用数字和对比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凶险和士兵的悲惨命运。
最后一句“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流露出诗人对边防士兵的关怀与责任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担忧。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差,构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令人深思。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切思考与对士兵的关怀,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不幸,表达了对国家和边疆士兵的忧虑与期盼。
诗中提到的“甘泉宫”是指什么?
“去者无全生”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昌龄的《塞下曲》更集中于对战争的体验与反思,而李白则侧重于豪饮与人生哲理,反映出两位诗人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