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33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这首诗描述了豆子在锅中煮沸,而豆萁却在下面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尽管它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相互残杀呢?
第一版本中提到,煮豆可以做成羹,豆子和豆萁分别用来做汁,豆子在锅中哭泣。
第二版本与第一版本相似,强调了同根生的豆子为何要互相伤害。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国著名诗人,文学家,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与其兄曹丕争夺父亲曹操的继承权。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等。
创作背景:曹植创作《七步诗》时,正值其与兄曹丕争权之际。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兄弟相残、家族内斗的深切忧虑和无奈。
《七步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兄弟之间因权力而导致的内斗和相互伤害。诗中通过“煮豆”和“豆萁”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兄弟间的矛盾与悲哀。诗的开头就用生动的画面引入,豆子在锅中煮沸,豆萁却在燃烧,象征着兄弟间的情感经过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得紧张。接着,诗人以“本是同根生”来强调兄弟之间的血缘关系,这种亲情因权力斗争而受到威胁,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诗中“相煎何太急”的反问句更是情感的高潮,揭示出内斗的无意义和对亲情的伤害。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冷漠,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豆子与豆萁的关系,表达了对兄弟相残、家庭内斗的深切反思,呼唤和谐与团结。
诗词测试:
《七步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相煎何太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所用的意象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曹植的《七步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探讨了人生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思考,但曹植的侧重点在于家庭和兄弟间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关注个人的豪情与放纵。
通过这份详细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七步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