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1
老守忧民若己伤,三回奉诏劝耕桑。
周家绵远农开国,汉室兴隆谷腐仓。
麦缘少地锄山种,水怕多流累石防。
田里熙熙知乐土,更祈四表共平康。
这首诗的意思是:作为守土的官员,我对百姓的忧虑如同自己的伤痛一般,三次奉命劝导他们耕种桑树。周朝的周家是以农耕建立的国家,而汉朝的兴盛则是因为谷物丰盈、仓库充实。麦子因为地少而不得不在山上种植,水流过多则会对石堤造成威胁。在田野里,人们安居乐业,愿望是希望四海之内都能平安富饶。
吴潜,字子云,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历任官职,关心民生,作品多以田园风光和农事为题材,反映时代的社会状况。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业兴盛与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农业的关注和描写,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心与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这首《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通过对农业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诗中以“老守忧民若己伤”开篇,直接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他对民众生活的忧虑与关心。接着,诗人提到“周家绵远农开国,汉室兴隆谷腐仓”,通过历史对比,强调了农业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古代农业的繁荣与当时的现实困境相结合,展现出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田里熙熙知乐土”描绘了富饶的田园景象,反映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最后一句“更祈四表共平康”则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百姓安宁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观念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农业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国家繁荣的向往,强调了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同时也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核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国家未来的祝愿。
诗中提到的历史朝代是哪个?
“三回奉诏劝耕桑”中,“奉诏”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的愿望?
杜甫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动荡的忧愁,而吴潜的作品则侧重于通过农业的繁荣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表达。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