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7:34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
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
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
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馀龄。
在南阳的郭门外,桑树下的麦子青翠欲滴。
行人已经走远,春鸠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秦地的商人已经远去,浩瀚的湖海将要经过。
谁忍心在此生存感到忧伤,我愿意寄托我的余生于此。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倡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韩愈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和之笔。
《过南阳》写于韩愈在南阳游历时,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他对旅途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这首《过南阳》通过描绘南阳的自然景色与人文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用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盎然。接着,韩愈以“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展现了行人离去后的孤独感,春鸠的鸣叫声似乎在呼应着旅人的心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这一句通过商人远道而来的形象,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旅途的漫长,仿佛在暗示着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崎岖不平。最后一句“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馀龄”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生的苦楚让人难以忍受,但他愿意在此寄托余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展现了韩愈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既有对生命的感悟,也有对旅途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中“南阳郭门外”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春鸠”象征什么?
韩愈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过南阳》和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韩愈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思考,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与命运的忧虑。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