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6:20
汲江煎茶
作者: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表达了饮茶的乐趣与过程。诗人认为,要泡出好茶,必须用活水和火去煮。于是他从钓鱼的石头上取水,水质清澈。用大瓢装满水,似乎要将月光带入春天的瓮中;用小勺把江水分入夜晚的瓶子里。茶水在锅中翻滚,水气如雨洒落在脚边,松风时不时地带来阵阵声响。即使肚子已经饱了,但仍然难以拒绝再喝三碗,静坐听着荒城的钟声长短不一。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关注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时,诗中通过对饮茶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他在艰难生活中寻找乐趣和宁静的心情。
《汲江煎茶》是一首描绘饮茶过程的清新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与饮茶情趣的和谐统一。苏轼在诗中强调了“活水”和“活火”的重要性,象征着生活中的活力与生机。诗的开头,诗人以“活水还须活火烹”起句,直接揭示了泡好茶的秘诀,继而通过“自临钓石取深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接着,诗人用“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来描绘取水的情景,生动形象,仿佛可以看到月光与江水交融的美景。茶水在煮沸的过程中,诗人用“茶雨已翻煎处脚”形容茶水翻腾的情景,带有一种动态之美,而“松风忽作泻时声”则增添了自然的韵味,使人感受到宁静与悠远。
最后两句“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表达了诗人在艰困生活中仍旧难以拒绝饮茶的乐趣,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身处荒城,仍能在茶香中体会人生的深邃与长久。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饮茶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在逆境中追求心灵宁静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汲江煎茶》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活水”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荒城”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