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0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02:37
南歌子(再用前韵)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寓身化世一尘沙。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
早知身世两聱牙。
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过后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自己的两鬓已渐渐变白。身处世间,如同一粒尘沙,渺小而无足轻重。他笑着看待人生的潮起潮落,感慨岁月的无常。在远方的三山之路上,方士追求长生不老,而渔人则在一叶扁舟上安居乐业。早知命运如此,人生不过是两颗磨牙的调侃。诗的最后,诗人希望能与骑鲸的公子一起高歌畅谈,展现豪情壮志。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成就卓著,被誉为“中兴三大家”之一。苏轼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诗人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后,身处困境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此时的苏轼已在贬谪中,心中复杂的情感在词中得以体现。
苏轼的《南歌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引人深思。诗中通过“苒苒中秋过”开篇,抓住了时间流逝的主题,瞬间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沉静的秋日场景。萧萧两鬓华的描写,既是对自身衰老的感叹,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寓身化世一尘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渺小的思考,仿佛在说,人生如同沙尘,微不足道。此句透出一种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接着“笑看潮来潮去”的乐观态度,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起伏的淡然与洒脱。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对比了两种人生选择:追求长生的方士与安于平淡的渔人。诗人似乎更倾向于后者,表明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分享豪情。整首词在感慨中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气度,体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深邃与博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苒苒中秋过”中“苒苒”意指:
A. 形容时间流逝
B. 形容秋天的景象
C. 形容人们的欢笑
“早知身世两聱牙”中的“聱牙”指的是:
A. 生活的艰难
B. 年龄的增长
C. 人生的快乐
诗中提到的“方士”是指:
A. 渔民
B. 追求长生的术士
C. 文人
答案:
1 - A
2 - A
3 -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