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5:14
同年友李君讳惇,字宪仲。
贤而有文,不幸早世,轼不及与之游也,而识其子廌有年矣。
廌自阳翟见余于南京,泣曰:吾祖母边、母马、前母张与君之丧,皆未葬,贫不敢以饥寒为戚,顾四丧未举,死不瞑目矣。
适会故人梁先吉老闻余当归耕阳羡,以绢十匹、丝百两为赆,辞之不可。
乃以遗存,曰:此亦仁人之馈也。
既又作诗,以告知君与廌者,庶几皆有以助之。
廌年二十五,其文晔然,气节不凡,此岂终穷者哉。
大梦行当觉,百年特未满。
遑哀已逝人,长眠寄孤馆。
念我同年生,意长日月短。
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瓚。
后生有奇骨,出语已精悍。
萧然野鹤姿,谁复识中散。
有生寓大块,死者谁不窾。
嗟君独久客,不识黄土暖。
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
谁能脱左骖,大事不可缓。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5:14
《李宪仲哀词(并叙)》 作者:苏轼
同年友李君讳惇,字宪仲。贤而有文,不幸早世,轼不及与之游也,而识其子廌有年矣。廌自阳翟见余于南京,泣曰吾祖母边母马前母张与君之丧,皆未葬,贫不敢以饥寒为戚,顾四丧未举,死不瞑目矣。适会故人梁先吉老闻余当归耕阳羡,以绢十匹丝百两为赆,辞之不可。乃以遗存,曰此亦仁人之馈也。既又作诗,以告知君与廌者,庶几皆有以助之。廌年二十五,其文晔然,气节不凡,此岂终穷者哉。大梦行当觉,百年特未满。遑哀已逝人,长眠寄孤馆。念我同年生,意长日月短。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瓚。后生有奇骨,出语已精悍。萧然野鹤姿,谁复识中散。有生寓大块,死者谁不窾。嗟君独久客,不识黄土暖。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谁能脱左骖,大事不可缓。
我的同年朋友李君名叫惇,字宪仲。他贤德且有才华,不幸早逝,我未能与他交游,而我已经认识他的儿子廌多年了。廌曾在南京见我时,哭着说:“我祖母、边母、马前母、张母与您之丧,皆未埋葬,家中贫困不敢以饥寒为忧,四位亲人都未安葬,死后无法瞑目。”恰逢故人梁先吉老听说我准备回去耕作阳羡,特地送我十匹绢和百两丝作为礼物,我推辞了。于是他留下说:“这也是仁人之馈赠。”接着我又作诗,告知李君和廌,愿意帮助他们。廌今年二十五岁,他的文采出众,气节非凡,怎么会是个穷困之人呢?人生如梦,总有觉醒的一天,百年时间尚未满。何必为已逝之人哀伤,长眠于孤馆之中。想到我和他同年出生,时间短暂如日月。盐车困住骐骥,烈火焚毁圭璧。后辈中有杰出之才,言语已显精悍。萧然如野鹤的姿态,谁还识得那中散的风采。生者寄身于大地,死者又有谁不是尘埃?唉,你独自远游,不识黄土的温暖。推衣助孝子,浇灌滋润亨通。谁能脱离左骖之苦,大事不可耽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质,也有细腻深情的表达,深受后世推崇。
《李宪仲哀词》是苏轼悼念已故好友李惇的作品。李惇早逝,给其家族带来困境,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李惇的怀念和对其家人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生死与人情的复杂感受。
《李宪仲哀词》通过对李惇及其家族的深切悼念,展现了苏轼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人情的关怀。开篇即以李惇的贤德与早逝引入,表达了对未能与其交游的惋惜之情。廌的悲恸与无奈展现了李家在丧失亲人后的困境,尤其是“贫不敢以饥寒为戚”一句,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在丧失亲人后的无助。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盐车困骐骥,烈火废圭瓚”,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了才能与命运的矛盾,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生有奇才的描写,则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尽管生死无常,仍希望后辈能够脱颖而出。
而最后几句“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则是对生者的劝勉,提醒世人珍惜生命、及时行孝。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生者的关心,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者的劝勉,思考了生与死的哲理,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彰显了人情冷暖和生命的脆弱。
李惇的字是什么?
苏轼认为廌的文采如何?
诗中提到的“盐车困骐骥”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