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5:24
赠上虞胡少府百篇
作者: 方干 〔唐代〕
求仙不在炼金丹,
轻举由来别有门。
日晷未移三十刻,
风骚已及四千言。
宏才尚遣居卑位,
公道何曾雪至冤。
敛板尘中无恨色,
应缘利禄副晨昏。
全诗翻译:
追求仙道并不在于炼制金丹,轻松高远的志向自有其途径。虽然日影未曾移动三十刻,诗文的风采却已流传四千言。才华横溢的人却被安置在卑贱的位置,正义之道何时能洗清冤屈?在这尘世中收敛心志,心中却没有怨恨,这大概是因为名利的追逐影响了他们的心情。
作者介绍:方干(生卒年不详),字子真,晚唐诗人,曾任官职,以诗名世,擅长五言律诗和古风,作品多描绘山水、咏史,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及个人处境的思考。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名利的诱惑,诗人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开头以“求仙不在炼金丹”引出,揭示了追求长生的虚幻与不切实际,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接着“日晷未移三十刻”暗示时间的流逝,却又以“风骚已及四千言”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成就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对社会的不公表示了深切的忧虑,才华横溢的人却被安置在卑微的地位,正义未能伸张,令人感到无奈与悲伤。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在世俗生活中对名利的淡泊,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无怨无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力量,如“公道何曾雪至冤”中的“雪”字形象地表现出对冤屈的渴望清洗。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开,表达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求仙不在炼金丹”意指什么?
“公道何曾雪至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敛板尘中无恨色”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