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5:39
亦恐浅深同禹穴,
兼云制度象污樽。
窥寻未见泉来路,
缅想应穿石裂痕。
片段似冰犹可把,
澄清如镜不曾昏。
欲知到底无尘染,
堪与吾师比性源。
这泉水的深浅或许和禹的穴一样,是难以测量的;而其水的制度就像脏污的樽。虽然我在探寻,却未见泉水的来路,唯有想象它应该是穿透石缝而出的。那水的片段,像冰一样可以握住,清澈如镜,毫无污浊。我若想知道泉水的本质,便应与我的老师相比,来探讨其本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干(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子任,号青山,曾任职于朝廷,个性洒脱,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与方干的隐居生活有关,诗中表达了对泉水的向往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僧院小泉井》展现了作者对泉水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亦恐浅深同禹穴”的比喻,表达了对泉水深浅难以判断的困惑,继而引入“兼云制度象污樽”,暗示了对泉水品质的质疑,表现出一种对清澈自然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窥寻未见泉来路”中,诗人用“窥寻”表现了他探寻真理的渴望,而“缅想应穿石裂痕”则展现了他对泉水来源的想象,显示出诗人思维的深邃与敏锐。接下来的“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则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清澈,表现出诗人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最后两句“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将诗的主题推向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对泉水本质的追求,暗示他希望通过对自然的探索找到自我内心的平和与清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审美追求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泉水的清澈与源头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纯净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真理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禹穴”象征什么?
A. 水的深浅
B. 水的清澈
C. 水的流动规律
D. 水的污秽
“澄清如镜”中的“镜”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反射
B. 破碎
C. 昏暗
D. 透明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名声
C. 自然的清净与内心的平和
D. 学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两首诗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