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时间: 2025-05-04 03:16:35

诗句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6:35

原文展示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白话文翻译

在盛德初显的时节,潜在的阴云尚未相遇。
侍臣们占卜易经,明白两者之间形成了重重的离别。

注释

  • 盛德:指的是伟大的德行,通常用来形容国家的繁荣与安宁。
  • 初融:初步融化,形容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
  • 潜阴:潜在的阴云,暗示即将到来的阴霾或困扰。
  • 未姤:未曾相遇,表示事物的发展尚未达到某种境地。
  • 侍臣:指在皇帝身边侍奉的官员。
  • 占易象:占卜《易经》的象辞,古代用以推测未来的吉凶。
  • 明两作重离:明白两者形成了重重的离别,强调事物间的对立和分离。

典故解析

《易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著作,常用于占卜和预测,充满了哲理与智慧。重离则是《易经》中的一卦,象征着分离和对立的局面。诗中提到的“侍臣占易象”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以其诗词、散文、词、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而闻名。其作品风格多样,情感深邃,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端午帖子词》是苏轼在端午节期间写的,节日通常与传统的文化活动和对自然的感悟息息相关。此时,政治局势复杂,诗人通过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忧虑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开篇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关系。盛德初融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潜阴未姤的提及又让人心生忧虑,暗示着潜藏的危机和不安。诗中通过侍臣对易经的占卜,表明了对未来的探求和思考,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盛德与潜阴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复杂情感——希望与忧虑交织。苏轼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绘,更是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盛德初融後: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国家的繁荣之象显现。
  2. 潜阴未姤时:虽然表面光明,但潜在的阴霾依然未曾消散,暗示着未来可能的危险。
  3. 侍臣占易象:侍臣们在进行易经占卜,想要预测未来的吉凶。
  4. 明两作重离:通过占卜明白,当前形势中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和分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盛德”与“潜阴”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盛德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潜阴则象征着潜在的危机,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未来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潜在危机的警觉。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盛德: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 潜阴:象征潜在的危机与不安。
  • 侍臣:代表朝廷的官员,反映当时的政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盛德初融”中的“盛德”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品德
    B. 国家繁荣的象征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潜阴”意味着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潜在的危险
    C. 欢乐的节日
    答案:B

  3. 苏轼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个人生活的思考
    B. 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C. 对节日的欢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而苏轼的这首诗则更显沉稳与深思,体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与思考。两者风格各异,但均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虫豸诗。虻(三首)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病醉(戏作吴吟,赠卢十九经济张三十四弘辛丈丘度) 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 凭李忠州寄书乐天 酬乐天雨后见忆 酬乐天醉别 书剑 以州宅夸于乐天 为乐天自勘诗集因思顷年城南醉归马上递唱艳曲…成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岁尾 掉头鼠窜 夕字旁的字 包含郄的词语有哪些 临期失误 历久弥坚 闲花埜草 食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饮羊登垄 金凤凰 見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辟 妄言妄语 螺壳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