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时间: 2025-04-30 18:54:48

诗句

(一作赴岭表,过金陵蒋山,泉老召食,阻雨不及往)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子吹散千峰云。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4:48

原文展示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金陵停留时的情景。诗人原本要前往岭表,但因风雨阻碍未能成行,只好留在金陵。在江边,天色阴沉,炮车云起,似乎风雨将至。诗人远望钟山,看到林间的白塔如同孤独的鹤。虽然宝公的骨冷了,呼唤却没有回应,但老泉却来招呼他。电光闪烁,似虎之牙,雷声轰鸣,泉公似乎为诗人驱散了千峰的云雾。南行万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只需在曹溪一酌,便能知道水的滋味。如果未来有机会画出蒋山的图,便为泉公呼唤居士。

注释

  • 钟山:指南京的钟山,风景名胜。
  • 宝公:指诗中提到的某位隐士或朋友。
  • 泉老:指钟山附近的泉水,象征着清泉与自然的交流。
  • 曹溪:指曹溪水,出自《六祖坛经》,象征禅宗的精神。
  • 白塔:隐喻静谧与孤独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豪情,也有婉约派的细腻,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途经金陵时,因天气原因未能如愿前往目的地。他在此时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个性。诗中,诗人用“炮车云起”、“风欲作”等意象,生动地呈现了风雨将至的紧张氛围,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风的呼啸和暴雨的即将来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远望钟山的宁静,白塔如同孤鹤般伫立,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中提到的“泉老”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与自然交流的象征,体现了苏轼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即使身处万里之外,诗人仍能通过一盅水,体会到人生的真谛。这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感受到诗人胸怀的广阔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 描述了阴沉的天气和即将来临的风雨,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
  2.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 诗人独自远望钟山,白塔的形象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暗示诗人的内心状态。
  3.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 虽然宝公已经冷去,但泉水依然在呼唤,象征自然的持续与生命的流转。
  4.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子吹散千峰云。

    • 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泉水的力量,似乎能驱散周围的乌云,象征希望的光芒。
  5.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 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淡然态度,认为只要在曹溪饮水,便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6.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以画作来表达对泉公的追思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塔比喻为孤鹤,形象地表达了孤独的感觉。
  • 拟人:泉水被赋予了呼唤的能力,增强了自然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电眸虎齿霹雳舌”,展现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景象的描绘、对钟山的遥望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理解。诗人以清泉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哲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山:象征高远与追求。
  • 白塔:象征孤独与静谧。
  • 泉水:象征生命与智慧。
  • 曹溪:象征禅意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宝公”指的是谁?

    • A) 一位隐士
    • B) 一位政治家
    • C) 一位诗人
  2. “林间白塔如孤鹤”中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孤独的感觉
    • C) 友谊的珍贵
  3. 诗中提到的“泉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的力量
    • C) 生命的流转

答案

  1. A) 一位隐士
  2. B) 孤独的感觉
  3. C) 生命的流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苏轼的作品更强调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倾向于表现宁静的美。苏轼的诗中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思考与哲理,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忆旧游(大都长春宫,即旧之太极宫也) 声声慢 浪淘沙 如梦令(渊明行径) 阮郎归·有怀北游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疏影·梅影 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渔歌子 解连环·孤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咫尺威颜 草字头的字 令人注目 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泣血椎心 量力而为 鼠字旁的字 脸红筋涨 戈字旁的字 改弦易张 巛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刺针 霜鹭 丹青客 空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