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时间: 2025-05-06 19:09:49

诗句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劚城墙走。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9:49

原文展示: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劚城墙走。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白话文翻译:

年年在边塞的士兵,总是不断地出征。
自从冒顿崛起,官府开始筑起防御城。
筑城需要努力,城墙高可以阻挡敌人。
但担心敌人有很多路,城墙也无法全遮挡。
士兵的传递消息,不必问城墙是否坚固。
平城被敌人围困,汉军在城墙上奔走。
因此敌人请求和谈,他们的骑兵来得多。
我心中半信半疑,筑城仍然高耸。
筑城怎么敢麻烦,希望能听听士兵的意见。
请在这里筑个鸿胪寺,又担心敌人会出关。

注释:

  • 塞下丁:指边塞的士兵。
  • 冒顿:匈奴的强大领袖,历史上与汉朝有过多次冲突。
  • 遮虏城:用来防御敌人的城池。
  • 丁口:士兵的口信,传递消息。
  • 平城:指城池被围的情况。
  • 鸿胪寺:古代负责接待外宾的机构,象征和平解决方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应合时”,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筑城防御的无奈与焦虑,反映出士兵与民众对战争的困惑与不安。

诗歌鉴赏:

《筑城曲五解》通过描绘边塞士兵的生活和筑城的艰苦,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诗中通过士兵对筑城的努力和对敌人行径的担忧,表现出一种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借助对城墙的描写,隐喻着防御与攻击之间的微妙关系,反映出即使城墙再高,也无法完全阻挡敌人的侵扰。这种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令整首诗带有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思考。特别是在提到“愿听丁一言”的时候,诗人表达了对士兵们声音的重视,显示出一种对民众意见的尊重,同时也隐含着对官府无能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每年在边塞的士兵不断出征,暗示战争的频繁。
  2.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自从匈奴的冒顿崛起,官府开始筑城以防御敌人。
  3.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筑城需要付出努力,城墙高才能抵挡贼寇。
  4.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但担心敌人有很多路径,城墙无法完全遮挡。
  5.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士兵的消息传递,根本不必问城墙是否坚固。
  6. 平城被虏围,汉劚城墙走:平城被敌人围困,汉军在城墙上奔走求援。
  7.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因此敌人请求和谈,敌骑不断来到。
  8.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心中半信半疑,筑起的城墙依旧高耸。
  9.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筑城的事不敢麻烦,希望听听士兵的意见。
  10.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希望能建立鸿胪寺,又担心敌人会出关。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比如“城高遮得贼”与“有城遮不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筑城的无力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焦虑,强调了即便有城墙的保护,人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不安。通过士兵的声音,强调了民众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与无奈,对和平的渴望在字里行间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防御与安全,但也显示出无力感。
  • 丁口:代表士兵的声音,强调民众的参与与发声。
  • 鸿胪寺:象征和平与和谈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冒顿”是指哪个民族的领袖?

    • A. 汉族
    • B. 匈奴
    • C. 鲜卑
  2. 诗中士兵对筑城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积极向上
    • B. 无奈忧虑
    • C. 不屑一顾
  3. “愿听丁一言”中“丁”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武器
    • B. 士兵
    • C. 官府

答案:

  1. B. 匈奴
  2. B. 无奈忧虑
  3. B. 士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卖炭翁》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两者均关心民生,但元稹的诗更倾向于反映战争与防御的现实,而白居易则更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困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人入都下 梨花 送梁学士知襄州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早发大信口 送弟禹臣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四式宴亭 永叔赠酒 依韵和刘十秋霖 宋次道一百五日往郑拜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眦占 索开头的成语 匸字旁的字 低首俯心 造微入妙 曰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转眼之间 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休戚共之 郑王 龙性 走字旁的字 盘杠子 衔负 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番来覆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