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毕卓瓮间图

《毕卓瓮间图》

时间: 2025-05-06 02:03:53

诗句

醉玉颓来欲化仙,一洼和气蔼芳妍。

终宵自向华胥去,吏部何曾瓮下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3:53

原文展示

醉玉颓来欲化仙,一洼和气蔼芳妍。
终宵自向华胥去,吏部何曾瓮下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醉意朦胧的状态,仿佛要化作神仙。诗人看见一洼清泉,和气生辉,芳香四溢。整夜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仿佛来到华胥的国度,而那些在官府中忙碌的人,又怎么会想到在瓮下安然入睡呢?

注释

  • 醉玉:形容醉酒的状态,仿佛是玉石般的美丽。
  • :指的是颓废、消沉。
  • 华胥:传说中的理想国,象征着美好、安宁的境界。
  • 吏部:古代掌管官员的部门,象征着官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思肖,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常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郑思肖在官场中的沉闷生活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毕卓瓮间图》是一首充满想象与情感的诗作。开头“醉玉颓来欲化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醉酒状态,给人以飘渺的感觉。这种醉意似乎让人超越了现实,向着仙境飞去,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接着“一洼和气蔼芳妍”,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仿佛在传达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终宵自向华胥去”一句,点明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华胥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整夜沉浸在这样的梦境中,显示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最后一句“吏部何曾瓮下眠”则是对官场生活的嘲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整个诗歌通过自然与理想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玉颓来欲化仙:醉酒的状态如同美玉般的迷醉,渴望化为仙人,表达了对超脱现实的渴求。
  2. 一洼和气蔼芳妍:一洼清泉和气生辉,芳香四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3. 终宵自向华胥去:整夜沉浸在理想梦境中,华胥是理想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吏部何曾瓮下眠:讽刺官场的沉闷与无趣,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醉玉”形容醉酒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华胥象征理想与美好,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玉:象征美好与迷醉,表达一种超脱的状态。
  • 华胥:代表理想与美好的境界,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和气:象征自然的和谐美,传达一种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醉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酒的美味
    B. 超脱的状态
    C. 玉器的光泽

  2. “华胥”在诗中指代: A. 一种饮料
    B. 理想的生活境界
    C. 官场的繁忙

  3. 诗中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A. 积极向往
    B. 失望与讽刺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郑思肖《毕卓瓮间图》与李白《将进酒》
    • 二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郑思肖更多的是对官场失望的批判,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涵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了解郑思肖及其时代背景。
  • 《唐诗三百首》:与郑思肖的诗风相比,可以更全面地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二 句 其一 忘言 题吴长文得兰亭康相墓颜鲁公断碑 堂上有遗膻 夏日独居 读魏世家 夏日独居 题琵琶亭 诗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刀旁的字 口腹自役 止字旁的字 半月谈 发踪指示 铁屑屑 毋字旁的字 婉委 有鉴于此 岩居穴处 鼓字旁的字 两清 泥垢 肀字旁的字 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楚腰蛴领 包含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