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5:23
观雪二首
作者:杨万里
银屋瑶阶顷刻成,
缓飘急洒总无声。
屑云作粉如何湿,
琱玉为花乃尔轻。
空里仰看元不见,
日光未透不妨晴。
满庭更遣迟销著,
剩借书窗几夜明。
这首诗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银色的屋顶和瑶阶(阶梯)瞬间被雪覆盖,雪花缓缓飘落、急速洒落,发出无声的美妙。细小的雪花如同粉末,怎能湿润呢?而那些如同琱玉般轻盈的雪花则像花朵一样随意飘落。抬头望去,空中竟看不见雪花的存在,阳光未透入,天气似乎并不妨碍晴朗。庭院里更是让这漫天的雪慢慢地消融,而我将借着窗边的灯光,度过几个明亮的夜晚。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用生动的意象表现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漫游于雪天之际,借此描绘雪景与心境的结合,通过雪的静谧展现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杨万里的《观雪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诗中流露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开篇即用“银屋瑶阶”将雪的洁白与高贵展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诗人通过对雪花的描写,使用“缓飘急洒”的描绘,生动地表现出雪花轻柔而又匆忙的特性。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视觉的冲击,也让人感受到雪的灵动。
诗中有一种宁静的美感,尤其是在“空里仰看元不见,日光未透不妨晴”这一句,诗人表现了对雪的思考与观察,似乎在反思自然与心境的关系。尽管阳光未透,世界依旧可以是晴朗的,正是这种内心的平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结尾的“剩借书窗几夜明”则将诗人的情感引向生活的另一面。在这样一个寒冷的雪天,诗人却能在书窗下享受读书的乐趣,展现出一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精神追求。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在描写雪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银屋瑶阶”形容了什么?
A. 雪的颜色
B. 雪覆盖的屋顶与台阶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缓飘急洒”指的是什么?
A. 雪花的运动
B. 风的速度
C. 诗人的思绪
答案:A
“剩借书窗几夜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雪的厌恶
B. 享受读书的乐趣
C. 对外界的无奈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