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7:06
原文展示
紫橐犹黄帽,青灯到白头。
芝庭过晁董,金鐀续春秋。
晓月承明寂,东风玉垒愁。
殷勤倩潮水,将泪去西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仁甫的怀念与感慨。紫色的橐子仍像黄帽子一样,青灯照亮了我的白发。芝兰庭院里曾经有晁董的身影,金色的铲子延续了春秋的岁月。晨曦的月光承载着宁静的明亮,东风使得玉垒山愁绪满怀。潮水汹涌,我满含热泪,离别将去西州。
注释
- 紫橐:紫色的袋子,象征学问或书卷。
- 黄帽:比喻道士的帽子,常用来形容老者或学者的形象。
- 青灯:用青色灯光照明,象征长夜与孤独。
- 芝庭:指藉兰而生的庭院,象征高洁的士人。
- 晁董:晁错与董仲舒,古代著名的士人,象征学术与道德。
- 金鐀:金色的铲子,象征丰收与延续。
- 晓月:清晨的月亮,带有宁静的意象。
- 东风:春风,象征生机与愁绪。
- 玉垒:指代山峦,带有美丽和忧伤的意象。
- 潮水:比喻情感的波动,象征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江西诗派”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田园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李仁甫侍讲阁学挽诗二首》是杨万里为悼念李仁甫而作,李仁甫在当时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者,深受学生和同僚的敬仰。诗中渗透着对逝去的惋惜与对学问的敬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李仁甫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紫橐犹黄帽,青灯到白头”,生动描绘了李仁甫学者的形象,既有学识的象征,也渗透了岁月的沧桑。诗人以“芝庭过晁董”来勾勒出学术的追求与理想,强调了李仁甫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其为人所称道的品格。
接下来的“晓月承明寂,东风玉垒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晨曦的月光仿佛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思绪,而东风则带来了无限遐想与愁苦。最后一句“殷勤倩潮水,将泪去西州”,以潮水作比,形象地表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思念。诗中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橐犹黄帽:紫色的书卷像黄帽子一样,象征学者的身份与智慧。
- 青灯到白头:青灯照亮了白发,隐喻岁月流逝与孤独感。
- 芝庭过晁董:提及名士晁错与董仲舒,突出李仁甫的学术地位。
- 金鐀续春秋:金色铲子象征丰收,代表李仁甫学问的传承。
- 晓月承明寂:晨曦的月光承载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东风玉垒愁:春风使人产生愁绪,营造出忧伤的气氛。
- 殷勤倩潮水:潮水的涌动象征情感的波动。
- 将泪去西州:离别之际,泪水流向远方,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紫橐”与“黄帽”比喻学者的身份。
- 拟人:将“晓月”与“东风”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青灯到白头”与“晓月承明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仁甫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学问与人生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橐:象征学问与知识。
- 青灯:象征孤独与思考。
- 芝庭:象征高洁与品德。
- 金鐀:象征丰收与传承。
- 晓月:象征宁静与清晰。
- 东风:象征生机与愁苦。
- 潮水:象征情感的波动与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万里
- D) 白居易
-
“青灯到白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东风”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 C) 杨万里
- B) 孤独
- B) 愁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杨万里的诗更为细腻,注重意象的营造,而杜甫的诗则更为豪放,直抒胸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