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5:23
老去能逢几个春,今年春事不关人。
红千紫百何曾梦,厌尾桐花也作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感叹自己年岁已高,能遇到的春天已经不多。今年的春天和自己无关,满眼的红花紫花曾经让人梦醉,而如今对那飘落的桐花感到厌倦,仿佛它们也只是尘埃。
诗中提到的桐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繁盛,然而在诗人的眼中,已经是过往的回忆,反映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这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晚年,正值春天,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春天的无常,借桐花的凋零来抒发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失落。
《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思索的诗作。诗人在春天的意象中,透漏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诗的开头“老去能逢几个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诗人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能经历的春天屈指可数。接着,诗人用“今年春事不关人”来突出自己对春天的淡漠,仿佛春天已经不再是往日那样的美好与令人期待。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描绘了春花的色彩斑斓,象征着曾经的梦想与美好,但在岁月的磨砺下,这些色彩似乎已经黯淡,甚至让人感到厌倦。“厌尾桐花也作尘”,这里的桐花不仅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失落的映射,意味着美好的事物也终将归于平淡与尘埃,令人感到惋惜。
整首诗在言简意赅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孤独、失落而又无奈的氛围。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思考,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紧密联系,展现了他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老去能逢几个春”中的“春”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桐花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他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杨万里的《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则更侧重于个人生命的感悟与自然的变化。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共通之处,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背景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