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玉像堂

《题玉像堂》

时间: 2025-04-26 21:00:20

诗句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20

原文展示:

题玉像堂
唐代 张籍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玉的毫毛没有沾染世俗的尘埃,光彩夺目,宛若十八尊佛像。夜晚的无烟灯光更加适宜,堂中只有一个人在转动经轮。

注释:

  • 玉毫:指用玉制成的笔,象征纯洁高尚。
  • 世间尘:指尘世的烦恼和杂事。
  • 辉相:光辉的样子,形容佛像的光彩。
  • 十八身:暗指佛教中常见的十八尊佛像,象征佛的多重化身。
  • 转经人:指在寺庙中转动经轮的人,象征修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籍,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风气崇尚佛教,寺庙文化盛行。张籍通过描绘玉像堂的宁静与清净,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题玉像堂》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简练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玉毫”与“世间尘”的对比,描绘出玉像的高洁与纯净,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高敬意。接下来“辉相分明十八身”则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了佛像的庄严与神圣,也暗示了信仰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后两句则转向夜晚的宁静,描绘了无烟灯光照耀下的氛围,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受。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转经人作为唯一的活动者,象征着对信仰的坚持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玉毫不着世间尘:玉的毫毛没有沾染世俗的尘埃,象征着佛教的纯洁。
    2. 辉相分明十八身:光彩夺目的佛像,表现了佛教的神圣。
    3. 入夜无烟灯更好:夜晚的无烟灯光更显得静谧。
    4. 堂中唯有转经人:只有转轮的信徒,强调修行的孤独与坚定。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世间尘”与“玉毫”的对比,突出佛教的纯净。
    • 意象:玉、灯、经轮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氛围。
    • 拟人:转经人似乎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示了修行者的虔诚。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与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 玉毫:象征高洁与纯净。
  • 世间尘:代表世俗的烦恼与诱惑。
  • 辉相:佛像的光辉,象征着神圣与超然。
  • 转经人:象征着修行的虔诚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十八身”指的是什么? A. 十八个修行者
    B. 十八尊佛像
    C. 十八种灯光
    D. 十八种世俗烦恼

  2. 填空题:诗的开头提到“玉毫不着世间尘”,意在强调___。

  3. 判断题:诗中只有一个人转经,表明修行的孤独和坚定。 (对/错)

答案:

  1. B
  2. 纯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与宁静的夜晚。
    • 《登高》(杜甫):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事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题玉像堂》与《静夜思》都表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侧重于宗教信仰的表达,后者则更为个人情感的流露。两首诗在意象和主题上均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杜侍郎题禅智寺南楼 江亭晚望 宛陵馆冬青树(一作汉阴亭树) 山阳即席献裴中丞 代人赠杜牧侍御(宣州会中) 发柏梯寺 汉阴庭树 杂曲歌辞。昔昔盐。空梁落燕泥 杂曲歌辞。昔昔盐。恒敛千金笑 广陵城(一作孟迟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卓著成效 亅字旁的字 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留曹 耒字旁的字 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江山之异 龠字旁的字 钝兵挫锐 包含漭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比的词语有哪些 油黑 年谷 斩将刈旗 二字旁的字 枣糕 超然物外 黹字旁的字 无米之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