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叔父惠钵三首 其二

《叔父惠钵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13:58:15

诗句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钵何曾识赵州。

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8:15

原文展示:

叔父惠钵三首 其二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钵何曾识赵州。
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蒲团上并没有祖师的意境,洗钵又怎会认识赵州呢?我万里归来,你是否能够理解?老胡(老和尚)真正是为了我而能留下。

注释:

  • 蒲团:指佛教中坐禅用的垫子,象征修行的场所。
  • 祖师:指佛教的创始人或重要的高僧,暗指深厚的佛教文化。
  • 洗钵:洗涤钵盂,指和尚用来乞食的容器,象征修行者的清净。
  • 赵州:指赵州从谂,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以其机智和智慧著称。
  • 老胡:指老和尚,可能是指某位修行者或和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师道,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和学者,擅长诗、文、词。其诗风清丽,常反映禅宗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宗教与哲学思潮交融的时期。陈师道在诗中融入了他的禅宗思想,探讨了修行的意义与个人内心的感悟。

诗歌鉴赏:

《叔父惠钵三首 其二》是一首蕴含深厚禅理的诗作。诗人以蒲团和洗钵为象征,表达了对修行的思考与感悟。开头的“蒲团未有祖师意”描绘了一种空灵的状态,暗示修行者在座禅时未能达到真正的领悟,而“洗钵何曾识赵州”则进一步强调了对禅宗传承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接下来,“万里空归君解否”表现出诗人对归来的反思,似乎在质问他人是否能理解自己的修行经历,最后一句“老胡端为我能留”则是对能否在修行中得到真正的理解与支持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个人修行与传承的复杂关系,展示了陈师道对佛教哲学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蒲团未有祖师意”:蒲团上没有祖师的真谛,反映出修行者的困惑。
    • “洗钵何曾识赵州”:洗钵的行为与赵州禅师的智慧无缘,暗示对真正智慧的向往。
    • “万里空归君解否”:长途归来,问对方是否能理解自己的修行与感悟。
    • “老胡端为我能留”:老和尚的留存是为了我,表达了对师承的重视与感激。
  • 修辞手法

    • 比喻:蒲团、洗钵作为修行的象征。
    • 对仗:全诗结构紧凑,句式工整,展现出诗人的修辞技巧。
  •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修行的意义、个人领悟与传承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智慧的渴望和对师承的珍视。

意象分析:

  • 蒲团:象征修行的场所,代表了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 洗钵:象征修行者的生活简朴与清净。
  • 赵州:代表了深厚的禅宗智慧和哲学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蒲团未有祖师意”中“祖师”是指什么?

    • A. 一位普通和尚
    • B. 佛教的创始人或重要高僧
    • C. 一位世俗人物
    • 答案:B
  2. “洗钵何曾识赵州”中的“洗钵”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修行者的清净生活
    • C. 学习知识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老胡”指的是?

    • A. 老和尚
    • B. 一位朋友
    • C. 一位诗人
    • 答案:A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与中国文化》

相关查询

贺新郎 呈李容齐学士 贺新郎二十首 其十八 贺新郎 云期忌辰焚寄二首,用《弹指词》韵 其一 贺新郎 四月二夜步往橘子洲头,已立为公园矣,而铁将军把门,不得入。予立栏外赋此 贺新郎 次韵答忼烈 贺新郎 虎邱剑池作 贺新郎(赋菊) 贺新郎 题内子霞客晴雪楼台小照是照为乙未春间事行十年矣辛亥长夏题于南溟之万木山房 贺新郎 贺新郎 乙巳端午寄友用刘潜夫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电瞩 违利赴名 包含协的词语有哪些 没有说的 竹字头的字 包含镳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丁害 思前虑后 眉来眼去 见字旁的字 东推西阻 欢愉 业字旁的字 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冲主 马缨 又字旁的字 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