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6:26
送路纠归老丹阳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身退不待年,意足不待余。
宁闻有余论,但问我何如。
才名四十年,盛气盖诸儒。
独无金水力,竟与蛙黾俱。
晚为府中掾,直前不趑趄。
曾何愧俯仰,颇亦因嗫嚅。
有粟尚可糊,有酒尚可娱。
一朝脱章绶,用意不踌躇。
富贵亦何有,惜君宁挽裾。
人生一世间,谁得还其躯。
谢公江海人,此计竟亦疏。
千金一大钱,两子双明珠。
妙语发幽光,东坡为欷歔。
不知两疏去,能亦有此无。
聊为三径资,从子并门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诗人认为,退隐不必等到年老,所求不必等到余生。宁愿听闻他人的赞誉,不如问问我自己现在的状态。虽然自己已有四十年的才名,气势也盖过了众多的儒者,但我却没有金水的力量,最终仍然与青蛙和蝌蚪无异。晚年时在府中任职,却没有犹豫不决。何必为俯仰于人而感到羞愧,更多是因为言语的迟疑。虽然有粮食可以填饱肚子,有酒可以消遣,但一旦脱下官职,我便毫不犹豫。富贵又算什么,惜君请你不要挽留。人生在世,谁能将自己的身体还给天地?谢公是江海之人,这种计策实在是不够周全。千金虽贵,却不如两个儿女珍贵。妙语流露出幽雅的光辉,苏东坡对此感叹不已。不知二位隐者离去后,是否能有这样的心境。聊作三径之资,与子共处门庭。
陈师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学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色彩。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退隐之后,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功名、财富的淡然态度。开篇两句,诗人指出退隐与内心的满足不必等到年岁已高,这种超然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对自己四十年才名的回顾,表达了对学术界虚名的反思,认为在权势面前,他的成就显得微不足道。尤其是“独无金水力,竟与蛙黾俱”,用蛙和蝌蚪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身的无奈和对地位的失落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坦然面对官场的生活,虽然身处于官位,但心中却并无羁绊,显示出一种洒脱的风范。最后,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对亲情的珍视,提出“千金一大钱,两子双明珠”的观点,表达了对财富与亲情的对比,传递出一种对真情的向往和珍惜。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亲情与真正价值的珍视。诗人用自我反省的方式,传达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陈师道的生平时期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千金一大钱,两子双明珠”是什么意思?
A. 儿女不如财富
B. 儿女比财富更珍贵
C. 财富比儿女重要
D. 无关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谢安
B. 谢道韫
C. 谢灵运
D. 谢家兄妹
答案:
以上是对《送路纠归老丹阳》的全面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