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5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5:17
来往违寒暑,飞鸣在稻粱。
未知溟海大,不肯过衡阳。
这首诗描绘了大雁的飞行景象:它们在寒暑交替的季节中往返迁徙,鸣叫声回荡在稻田和粮仓之间。大雁不知道海洋有多广阔,却不愿意飞过衡阳。
“衡阳”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地名,历史上常被用作诗词中的意象,代表着某种界限或阻碍。衡阳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可能暗示着大雁的迁徙受到某种限制。
陈师道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精致的语言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人情,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节创作,表达了大雁在迁徙过程中的孤独和无奈,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可能寄托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悟。
这首《雁二首》以大雁的迁徙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诗的开头通过“来往违寒暑”描绘了大雁在季节更替中不断飞行的情景,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紧接着,诗人提到“飞鸣在稻粱”,不仅表现了大雁的叫声与丰收的农田的和谐关系,也隐喻了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未知溟海大,不肯过衡阳”的意象。这里的“未知”体现了大雁对未知领域的恐惧和犹豫,而“衡阳”则象征着某种阻碍或界限,反映了大雁不愿意冒险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种情感可以引申到人生的选择和限制,表现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安全的依赖。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激发读者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雁的迁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未知的犹豫和对安全的依赖,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来往违寒暑”中的“违”字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稻粱”主要指什么?
“未知溟海大”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