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下元歌

《下元歌》

时间: 2025-08-14 04:45:36

诗句

契真之道飘飖易,动不动中如有寄。

那知有无可超忽,去住玄机此其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4 04:45:36

原文展示:

契真之道飘飖易,动不动中如有寄。那知有无可超忽,去住玄机此其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道理的真谛是飘渺而容易领悟的,往往在日常的无意之中就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寄托。谁能明白存在与虚无之间的超越,去留的奥妙正是其中的道理。

注释:

  • 契真之道:契合真实的道理。
  • 飘飖:飘荡不定,形容道理的深奥和难以捉摸。
  • 动不动中: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
  • 可超忽:可以超越和忽略。
  • 去住玄机:去与留之间的深意和微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他以道教为背景,作品常常蕴含哲理,风格清新脱俗,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下元歌》创作于道教思想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道理的探讨,反映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与哲理使其具有了更深的思考价值。

诗歌鉴赏:

《下元歌》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在第一句中提到“契真之道”,强调道理的真实与深刻,但又用“飘飖易”来形容它的难以捉摸,反映出道理并不总是显而易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但它们中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诗人在这里引导读者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体会其中的哲理。

接下来的“动不动中如有寄”,则表明在生活中,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我们能够捕捉到某种寄托和感悟。这种感悟可能是对人生的思考,也可能是对存在的理解。诗人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来,静心体会。

最后两句提到“去住玄机”,给人一种留白的感觉,令人思考存在与虚无、去与留之间的关系。这种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存在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下元歌》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人生哲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契真之道飘飖易:真实的道理在空中飘荡,容易让人触及,但不易完全理解。
  • 动不动中如有寄:在日常的细微之处,似乎总有某种寄托在其中。
  • 那知有无可超忽:谁能理解存在与虚无之间的超越呢?
  • 去住玄机此其义:去与留的深奥道理正是此诗的核心。

修辞手法:

  • 对比:存在与虚无、去与留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比喻:将道理比作飘荡的东西,体现了其难以捉摸的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道理的真实与虚幻,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鼓励读者在日常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真理与哲理。
  • :象征着人生的寄托与希望。
  • 去住:象征着生死、存在与消亡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元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施肩吾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契真之道”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道理
    B. 幻想的世界
    C. 追求的目标
    D. 生活的烦恼

  3. 诗中“动不动中如有寄”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平淡
    B. 寄托与感悟
    C. 真实的存在
    D. 幸福的生活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施肩吾的《下元歌》和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对人生及存在的思考,但施肩吾更注重道理的飘渺和哲理的探索,而李白则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各类关于道教与哲学的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满江红·仙姥来时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答沈器之二首 其一 送王孟玉归山阴 雪中六解 和王秘书游水乐洞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昔游诗 其九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 昔游诗 其十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鞍前马后 恼恨恨 摇尾乞怜 改朝换姓 靣字旁的字 深文罗织 硕牲 大字旁的字 徂背 较约 辰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倒冠落珮 拾金不昧 自字旁的字 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