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18: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18:33:09
大堤新咏
行路少年知不知,
襄阳全欠旧来时。
宜城贾客载钱出,
始觉大堤无女儿。
行路的少年啊,你知道不知道?襄阳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宜城的商人带着钱财出行,却发现大堤上再也看不见女儿的身影。
施肩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变化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流失的惋惜。
《大堤新咏》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施肩吾对曾经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首句“行路少年知不知”,引发出对年轻人未来的思考,似乎在劝诫他们要珍惜当下。而“襄阳全欠旧来时”则直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襄阳作为历史名城,在诗中成为对比的基点,暗示着一种文化的沦丧。
第三句“宜城贾客载钱出”则引入了商业的元素,商人出行本应是一件繁荣的事情,但随即而来的“始觉大堤无女儿”却带有一种冷清的氛围,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缺失。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空间的变化,反映出人心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
整首诗以简单的叙述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施肩吾的深刻观察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歌通过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冷清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人心冷漠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诗中“行路少年”指的是什么人群?
“襄阳全欠旧来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无女儿”象征着什么?
比较施肩吾的《大堤新咏》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但施肩吾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美好记忆的失落,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的动荡。两首诗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情感共鸣,但传达的主题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