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

时间: 2025-05-06 17:47:03

诗句

何处邀君话别情,寒山木落月华清。

莫愁今夜无诗思,已听秋猿第一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7:03

原文展示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
施肩吾 〔唐代〕
何处邀君话别情,寒山木落月华清。
莫愁今夜无诗思,已听秋猿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冷的山中,哪里可以邀你一起倾诉离别的情绪呢?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落叶,显得格外清冷。不要担心今夜没有诗意可言,我早已听到秋猿的第一声悲鸣。

注释

  • 何处:哪里。
  • :邀请。
  • :你。
  • 话别情:倾诉离别的情感。
  • 寒山:寒冷的山。
  •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
  • 月华清:月光清澈。
  • 莫愁:不要担心。
  • 无诗思:没有诗的情思。
  • 秋猿:秋天的猿猴,常被认为象征孤独与哀伤。
  • 第一声:指秋猿叫声的第一次。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秋猿”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字子华,晚唐诗人,少有才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结合。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秋夜,作者可能在山中与友人分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在孤独环境中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留恋和对离别的淡淡忧伤。第一句“何处邀君话别情”直接引入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接着,描写了寒山的景象,落叶与月光的结合,渲染了清冷的气氛。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映衬了作者的情感,也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清冷与萧瑟。最后一句“已听秋猿第一声”则用秋猿的叫声作为情感的引子,暗示了即将来临的孤独和哀伤,使整首诗在清冷的气氛中带有一丝的凄美。整首诗在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邀君话别情:询问在哪里可以与友人倾诉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2. 寒山木落月华清:描绘了一个寒冷、清澈的夜晚,树木的叶子纷纷落下,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3. 莫愁今夜无诗思:劝慰自己不要担心今夜没有灵感来写诗。
  4. 已听秋猿第一声:已然听到秋天猿猴的叫声,感叹自然的声音带来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寒山”和“月华”的对比,强调了夜晚的清冷与孤独。
  • 拟人:秋猿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
  • 意象:寒山、落叶、月光与猿声共同构成了诗的意象,渗透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主题思想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情感和秋夜的孤独,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人情与自然的相互交融,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寒山:象征孤独与冷清的环境,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落叶:代表离别与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月华:象征纯洁与清冷,烘托出诗人心境的宁静与哀伤。
  • 秋猿:孤独的象征,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猿”象征什么? A. 忧伤与孤独
    B. 快乐与欢笑
    C. 希望与重生
    答案:A

  2. 诗的第一句“何处邀君话别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盼重聚
    B. 对离别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3. “寒山木落月华清”中的“月华”指的是? A. 太阳的光辉
    B. 月光的清澈
    C. 星星的闪烁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与《秋夜山中赠别友人》都表达了离别情感,但前者更强调对未来的期望,后者则更倾向于孤独与哀伤。
  • 王维的作品中多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而施肩吾的诗则更直接地描绘了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宝山行 集明州司马靳公大柏亭 献韩平原生日 和徐渊子九日 宿太华山寺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敖山人病诗以问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交道 山字旁的字 串亲访友 小迁 崟岌 采字旁的字 遁俗无闷 镸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心忙意乱 包含衏的词语有哪些 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跫响空谷 京兆画眉 雄文大手 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祗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